在惠安黃塘做服裝貿易生意的洛江人姜小姐,因為撥錯了一位手機號碼,結果13萬元貨款打了水漂。目前,姜小姐正在進一步想辦法,希望能與對方進行友好協商,以盡量減少損失。
洛江的姜小姐在惠安黃塘從事服裝貿易生意,結交了不少貿易伙伴。前日下午,她接到一位劉姓客戶從俄羅斯打來的電話,希望她盡快付清近期未付的13萬元貨款。電話中,劉先生要求姜小姐將13萬元貨款匯給自己一位名叫“王某”的朋友。隨后,劉先生給姜小姐發來短信,告知劉小姐“王某”的手機號碼為1362319××××。
隨后,姜小姐給“王某”打了電話,表示要匯錢。對方聽到姜小姐說要給錢,很高興,立即給姜小姐發了打款的銀行賬號。結果姜小姐匯款時發現忘了帶身份證,無法匯出13萬元。她跟“王某”聯系,表示次日再匯款。但“王某”說急需用錢,讓她“至少先匯5萬元”。姜小姐返回營業大廳,準備排隊辦理匯款業務,她獲知該營業部有一臺ATM機可以一次性轉賬20萬元以下款項。于是,她通過這臺ATM機,將13萬元匯到“王某”指定銀行賬戶。電話中,“王某”明確表示收到了錢。
姜小姐以為事情就這樣完了。但當晚,她接到一個也自稱“王某”的男子的電話,催問什么時候匯款,并表示此前未跟姜小姐聯系過。事情有了出入,這位“王某”建議姜小姐核實一下有沒有打錯電話。
仔細一看,姜小姐幾乎昏倒。原來,她當初主動打電話給“王某”時,把“2319”輸成“2719”,打錯了電話找錯了人,“假王某”順水推舟誆走了13萬元。她立即給“假王某”打電話,但此時已無法撥通。
次日一早,姜小姐向惠安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報案。結果被告知,“錯匯巨款”是姜小姐失誤造成的,屬自訴案件。該大隊相關負責人建議,姜小姐可以想辦法找到“假王某”,要求其退還13萬元“不當得利”。如果對方不肯退還,姜小姐可以直接向案發地人民法院起訴“假王某”。
目前姜小姐仍在進一步想辦法,希望“假王某”能退錢。若對方不肯退錢,只能走法律途徑。(記者 陳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