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背幾百斤沙子,騾隊走過景區的臺階
閩南網6月29日訊 “嗒嗒嗒嗒……”走在仙公山上,遠處竟傳來悅耳的馬蹄聲。循聲望去,卻是6只背馱重物的騾子。這樣古老的運輸方式,何時又走進仙公山了?
原來,位于馬甲的仙公山,正在修建新的登山步道。因為車輛無法上山,施工方便從福州請來了這支騾馬高山搬運隊。此次到仙公山干活的騾馬隊,由2個人和6只騾子組成。
昨日,記者剛來到仙公山的半山腰山門,便看到6只騾子排隊等著人往它們身上的大筐裝沙子,每只騾子都要負重兩三百斤。不過,這對它們來說只是小意思。騾馬幫幫主小曾說,最多的時候它們可以裝運五六百斤哩。這6只騾子平均年齡七八歲,都是從福州精挑細選最好、最聽話的。小曾說,“景區人多,一定要挑聽話的,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傷到人。”
每天,騾馬幫都要從半山腰山門裝運材料,沿著山路、踩著臺階,“嗒嗒”地爬到山頂,卸下貨物后再返程。短短400多米的山路,它們要花上40多分鐘。但是,它們每天可以上下八九趟,相比人力搬運,騾子們的耐力是有很大優勢的。
小曾介紹,山路雖難走,但騾子們也是身經百戰的。他說,“騾子幫”承接的業務主要是山上景區建設、基站建設等,公路修不到、車子到不了的地方。用他的話說,哪里沒路,他們就往哪里走。
就這樣,騾子幫已經來仙公山20多天了。雖然仙公山美景多,但騾子們每天都在“逛”山路,估計也有審美疲勞了。不過,在這青山廟宇間,它們本身也是一道景致。這不,不少上山的香客一看到它們,便舉起手機留下這難得的風景。想必騾子們也見怪不怪了。
□幫主小記
我叫曾洪開,今年25歲,人稱“騾馬幫”幫主。
我是廣西百色人,我們那里很多年輕人都出來做騾馬搬運生意。在我20歲的時候,就和家人來到福州,運營“騾馬幫”。到現在,幫里已有30多只騾子兄弟了。我經常帶著騾子們到其他地方做項目,泉州、三明、浙江……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去哪里。
騾子們是從云南、廣西等地買來的,每只價格在1.1萬至1.8萬元不等。騾子買回來后,還要訓練1~2年才能“出師”。
我的騾子兄弟們還挺爭氣,每個月平均下來,收入還不錯。但我也沒虧待它們,都給它們吃最好的。它們平時喜歡吃玉米、麥皮、豆粕,另外,我還會買紅糖給它們補充營養。
這么多年了,騾子們跟我朝夕相處,我們一起上山,一起走沒人走的路,一起看遍山中美景,也一起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希望騾馬幫越來越壯大!(本網記者 陳斯紅 蘇碧蓉 謝向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