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4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通訊員 林悅蘋)城市基層治理涉及千家萬戶,關乎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來,泉州洛江區聚焦好房子、好社區、好街區、好城市“四好”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下大力氣改善全區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物業服務和治理機制,解決住宅小區內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讓廣大市民群眾盡享美好生活。
黨員擔任樓棟長 服務群眾“零距離”
“有事就找樓棟長”已成為洛江區三盛·四季公園居民的“口頭禪”,就醫就學就業咨詢、水電費繳納、下水道堵塞、鑰匙丟失、鄰里糾紛……群眾需求在哪里,樓棟長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三盛·四季公園一期1號樓的黨員樓棟長黃榮忠是一名退休干部,雖已年過六十,仍在發揮余熱,“平時我主要負責協調解決街坊鄰居間的矛盾,還有在小區精神文明創建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作為一名三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帶領動員小區居民,積極配合黨和政府的工作,去做善事、好事,這都是應該的。”黃榮忠說道。
據了解,該小區建立黨員樓棟長機制,選聘7名黨員樓棟長積極參與居民糾紛調解、業委會換屆等自治事務,實現服務供給和居民需求的“無縫對接”,推動小區自治。
除了以黨建引領小區自治外,洛江區還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小社區服務大民生”,推行“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進小區,將專業法治力量直接融入小區治理中,做到快速解紛“零距離”、群防群治“零距離”、法律服務“零距離”,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實效。
“物業+養老”新模式 提升業主“幸福感”
“我們小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約600人,占比約12%,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工作。于是我們探索‘物業+養老’服務模式,整合小區現有資源,將架空層空間改造建設為小區養老服務中心,提供茶文化交流中心、觀影區、健身活動區等13塊功能區域,讓老年人在小區就能安享幸福晚年。”三盛·四季公園小區物業經理王淑玲介紹說,通過組建契約式的養老服務商家聯盟,建立1公里服務圈,構建“怡、康、養、護”的精準服務體系等方式,把關懷切實踐行到日常養老服務中。
當前,洛江區在全區住宅小區范圍內開展物業管理提升八大行動,包括組織覆蓋提升、安全生產水平提升、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小區議事平臺搭建、物業履職能力提升、落實“執法進小區”閉環、開展為民服務提升和強化聯席協調解紛等,并將物業管理提升工作納入“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中。2024年底,將完成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司法聯盟組建及機制建設工作,完成全區物業管理信訪投訴量較去年同比下降15%以上的目標。
下階段,洛江將緊緊圍繞黨組織覆蓋率提升、業委會組建率提升、物業服務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提升和投訴件下降等“四升一降”目標,持續深化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以點帶面推動示范項目的復制與推廣,構建和諧融洽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進一步增強轄區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