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創新和技術的更新,更離不開版權的保護與應用。2023年,洛江區版權登記數量達5511件,同比增長27.16%。全區各版權企業制度不斷完善,版權保護意識不斷提升,以全國版權示范單位泉州南洋藝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工藝品企業,也在不斷以版權賦能新業態的勃發形勢,講述著屬于洛江的“版權故事”。
加大版權保護
提升管理水平
古樸優雅的吊燈、外觀時尚的帽子、精致小巧的貓頭鷹……走進泉州南洋藝品有限公司,上千種精致的工藝品整齊地擺放在產品展示廳上,造型靈動,風格各異,讓人眼前一亮。為了更好地保護公司的原創設計,南洋藝品多年來深耕工藝創新,致力版權保護,以版權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如果別人抄襲我們的產品,我們企業將如何發展?”早在90年代,泉州南洋藝品有限公司便有意識地對產品申請版權保護。
泉州南洋藝品有限公司管理部經理顧達安介紹:“科學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是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成立了專門的版權保護小組,負責對新開發樣品進行版權注冊、網站信息維護及打假工作。小組成員每日將新開發的樣品圖片上傳至網站注冊版權。在廣交會的高峰期,平均每日可上傳五十件新樣品,一屆廣交會下來可以登記近千件版權作品”。
秉承著“率先完成樣品,率先登記版權”理念,公司自主創作的作品版權登記量已達6000件。其中97件作品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2款產品獲得實用新型產品專利,1款產品獲得技術發明專利。該公司還十分注重商標品牌培育建設,公司LOGO在2008年就通過馬德里公約商標認證,同時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認證,被評定“泉州市知名商標”。這是公司繼產品研發創新后,在版權保護“走出去”工作中取得的又一突破。
依托工藝創新與版權保護,公司更先后獲評“全國版權示范單位”“福建省版權保護重點單位”“福建省版權登記先進企業單位”稱號以及“福建省版權協會理事單位”“泉州市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泉州市文化發展十佳企業”等榮譽稱號。
激活版權資源
實現價值轉化
“一件工藝美術品的誕生,需要項目設計師將精巧的構思落實于圖紙,經歷雕塑、開模、修胚、上彩、裝配等一系列繁瑣的工藝,才能將絕妙創意轉化為精美實物,這其中涉及的部門、人員眾多。”顧達安表示,制作一件樣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樣品誕生后,還要經過一系列的成本評估報價、包材設計等環節,才能批量面世。
泉州南洋藝品有限公司專注工藝品生產二十余年,深知原創不易,也清楚看到版權保護新形勢下帶來的機遇,因此長期致力于產品的自主設計及工藝研發創新。公司每年在新產品的研發費用投入均不少于企業總營業收入的10%,年研發新產品總量超2000款。
作為一家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加強原創版權保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也成為泉州南洋藝品有限公司開拓國際市場的一把“金鑰匙”。2023年,企業銷售額達1200萬元,納稅240萬元。
洛江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結合洛江區域特色,聚焦版權運用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守正創新,推動版權示范企業及版權工作站等行業標桿培育,持續做好版權宣傳工作,營造全社會“尊重版權 崇尚創新”的良好風尚。
(林悅蘋 姚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