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相長。近年來,洛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新論述新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文旅融合為主線,全面實施公共服務提升、文旅業態融合、遺產保護傳承三大工程,做大叫響“世遺泉州”和“悠游洛江”兩大品牌。2022年,區文體旅游局獲評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
圍繞文化惠民
構建公共服務新格局
“這里的閱讀環境好,圖書種類也多,孩子們都喜歡來這里看書。”每逢周末,市民林先生都會帶著孩子到洛江區圖書館進行閱讀,享受難得的親子閱讀時光。
百姓日益提升的文化生活滿意度,是洛江持續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結出的碩果。近年來,洛江不斷加大投入,完善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先后完成區圖書館、區文化館、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86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施設備提升工作,新建4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形成“15分鐘文化圈”,就近滿足市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
同時,強化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先后建設1座智慧體育公園、10個口袋健身公園等體育場地,舉辦30余場全民健身賽事,充分發揮公共體育設施對群眾參與健身活動的吸附效應,擴大體育運動的群眾參與度,提高全民健身素質。
以文潤城,以文化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2022年共舉辦“街頭藝人”展演28場、舉辦俞大猷紀念館重裝開館儀式、洛江區文化和遺產日等文化惠民活動170余場,開設公益培訓班4期,服務群眾4000多人次,將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至群眾的“家門口”。
聚焦產業發展
譜寫文旅融合新篇章
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升級,近年來,洛江區不斷豐富產品供給,扎實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區共新增旅游導覽圖及交通標示39塊、整改提升景區停車場7處,實現新增停車位712個、建設旅游廁所34座,為游客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此外,大力推進研學旅游、工業旅游、紅色旅游融合發展,串點成線打造9條精品旅游線路,開設“悠游洛江”公交車,組織開展文旅宣傳推介、文旅節慶活動,持續提升“悠游洛江”全域旅游品牌知名度,以文化遺產利用賦能經濟社會發展。2022年接待旅游人數201.5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91億元。
立足資源稟賦,優化文化旅游發展格局,先后推動獲選省級旅游休閑集鎮1個、省級旅游村6個、省級四星級旅游村1個、省級養生旅游休閑基地1家、省級觀光工廠2個。2022年,充分整合挖掘洛江區文化旅游資源,成立洛江區文旅經濟與食品產業發展小組,簽訂6個項目投資意向和協議,總投資額45.86億元,目前已落地3個項目。
推動活化利用
開創遺產保護新局面
洛江區文化資源豐富。據統計,全區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包括國保單位1處、省保單位4處、市保單位25處,“名山、名橋、名人、名傳說”更是家喻戶曉。2021年,洛陽橋作為全市22個遺產點之一成功申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為我國第56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近年來,區文體旅游局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進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成立洛江區世界遺產保護管理領導小組,定期組織研究制定發展規劃,協調保護管理等重要事項,設立2處“檢察護寶觀察點”,為文物保護“加碼”。完成14處不可移動文物線路套管、市級文保單位以及“三普點”建檔工作,實現全區文保單位智慧用電全覆蓋,打造洛江區文物保護新名片。
活靈活現的妝糕人、栩栩如生的掌中木偶、英姿勃發的俞家棍……近年來,洛江持續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提高文化遺產的等級和知名度,截至目前,擁有各級非遺項目30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6項、其他非遺項目23項;評選非遺傳承人56人,其中省級傳承人3人、市級傳承人17人、區級傳承人36人,非遺成果遍地開花,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林悅蘋許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