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吳德月)《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增廣賢文》、《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她熟記于心,背誦如流;小小年紀,閱讀量驚人,看過數百本中外書籍,《家春秋》、《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等名著無不讀過兩遍以上。她就是“閱讀達人”鄒斐婕。
“好奇少女”看書成癡 每天堅持睡前閱讀半小時
今年12歲的鄒斐婕就讀于泉州市實驗小學洛江校區六年級。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位“好奇少女”,家中足足四個大書架,上千冊藏書,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到書架上翻找喜歡的書籍來看。剛上一年級不久,她用一周時間看完了青少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媽媽驚訝,本以為她大字不識一籮筐,沒想到女兒早已識得不少字,一知半解地也能啃下一本書來。自從那以后,鄒斐婕開始掉進書的海洋里,一發不可收拾。每天不管學習到多晚,鄒斐婕睡覺前都會花至少半個小時看書,雷打不動。有時候看入了迷,她還會躲在被窩里看個通宵。鄒斐婕說:“一天不看書,都會覺得難受。”
在老師的眼里,她是慎思敏行、博愛謙遜的學生榜樣,閱讀讓她養成了思考的習慣,收獲科學的學習方法,寫作時信手拈來,觀點獨特。而好的學習方法鄒斐婕也從不藏私,主動與同學分享,用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贏得了老師同學的認可,被評校級“三好學生”、校級“優秀班干部”,競選成為大隊長。在鄒斐婕看來,這是閱讀給她帶來的自然收獲。她說看書就是和作者對話,與書中人交朋友,《倚天屠龍記》里的趙敏,讓她學會不爭,讀《家春秋》讓她學會知足和珍惜......而她的注意力,總是在更遠的前方,要看更多的書,讓自己更加豐盈。
鄒斐婕家中書架一角
伴著傳統文化成長 每日堅持背誦古文
鄒斐婕的家庭十分注重傳統國學文化的學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鄒斐婕的爸爸就一筆一劃教她寫書法,堅持讓她每天晚上背誦古文。起初,她并不喜歡墨水的味道,但是這個“奇怪少女”說:“我喜歡奇怪的味道,寫著寫著,墨香就成了那個奇怪的味道之一,我也慢慢喜歡上書法。”背誦古文這件事在她看來也很是有趣,而且越來越上手,“剛開始背得慢,后來找到了技巧和規律,現在背得可快了。就算是篇幅很長的古文,我也能在十分鐘之內背下來。”鄒斐婕告訴記者,從小的教育和誦讀讓她愛上了中華文化,傳統經典作品中蘊藏的智慧、氣度和神韻,讓她深深著迷。在閱讀之余,她還會花時間學習演奏二胡等傳統樂器,創作有中國特色的畫作。
鄒斐婕在爸爸的指導下練習書法
鄒斐婕的美術作品
閱讀中保持獨立思考 生活中融會貫通
鄒斐婕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停留在表面,基本上每本書她都會看上兩遍,第一遍瀏覽,第二遍精讀,消化吸收書中的精華,并在生活中融會貫通。“以前我會覺得語文書枯燥,后來學會有技巧地看,把‘好奇心’用在課本上,它就變得有趣起來。”通過把閱讀方法轉化為學習技巧,鄒斐婕在學習上越來越得心應手。另外,因為閱讀理解能力好,學起其他科目來也輕松。
“盡信書,不如無書。”鄒斐婕愛書但不迷信書,保持著獨立思考,善于提出質疑,喜歡動手驗證書中的知識。看完歷史小說《大清相國》后,她隨即翻閱史書,了解歷史上真實的陳廷敬;閱讀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便動手做手工,按比例縮小,制作迷你版的城墻、烽火臺和人偶,試圖驗證其故事的真實性;讀到心理學書籍中“為人處世的方式與性格的關系”,她會通過觀察老師的日常生活、教學方式,親自論證該觀點。
古語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對于鄒斐婕來說,少年時養成的愛閱讀的好習慣,習得的閱讀好方法,已經像天性一樣牢固,都將使她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