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好久不見·臺灣”臺潮文創館舉行開館儀式。泉州市委臺辦副主任趙清泉、臺盟泉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蔣碧輝、鯉城區政府副區長吳小綱,以及鯉城區相關單位領導、泉州市臺協會、鯉城區臺聯會、在鯉臺商、臺灣學生代表參加。
別具一格的霹靂布袋戲、憨態可掬的招財蟾蜍“揪吉”、香氣宜人的手工皂、做工精細的文房四寶套組、制作精美的繡花鞋等……在臺潮文創館,能看到許多臺灣優秀的文化IP、文創產品。據悉,臺潮文創館位于鯉城區臺魁巷7號古大厝(粘氏故居),以“好久不見·臺灣”為主題,為市民游客帶來原汁原味的臺灣文創與生活美學。
“我一直想要打造復合型的生活美學空間,以此展示和推廣兩岸的優秀文化,促進兩岸年輕人在文創領域的交流合作。”臺潮文創館負責人陳玠甫告訴記者,在區委臺辦的支持與幫助下,他在鯉城完成了自己的夢想。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匯聚了設計師的心血與智慧,承載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臺灣文創產業的魅力。
據了解,陳玠甫出身于臺灣著名“老師府”陳悅記家族,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去年11月,陳玠甫在臺灣舉辦了泉州文創展,將滴水獸、石敢當、東西塔等泉州文創產品帶到臺灣,讓更多臺灣同胞了解泉州、感受泉州。“接下來,我們不僅會引入更多臺灣文創產品,組織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們到鯉城參與公共空間的設計,也會推動泉州本地的年輕人通過自媒體平臺傳播和展示泉州文化。”陳玠甫介紹道。
據悉,“好久不見·臺灣 ”臺潮文創館是鯉臺會客廳的首期展覽。鯉城聚焦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集聚各方資源共同打造鯉臺會客廳。會客廳采用“1+4”模式建設,包含臺灣風物館、臺胞驛站、臺青服務中心和臺青創業基地,是一個展示臺灣特色文化IP、文創企業的綜合空間,也是臺灣青年落地鯉城第一站。
“今后我們還將定期更換主題,利用圖片展覽、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現臺灣文化IP、文創產品。”鯉城區委臺辦主任汪毅梅表示,希望用文創這顆小火苗,點燃兩岸交流的星星之火。未來還將拓展延伸,依托鯉臺會客廳這一載體,從文化、商業、旅游等不同維度發力,進一步密切鯉臺人文交流,促進鯉臺融合發展向更高程度、更深層次邁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