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林清泉率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開展《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簡稱《條例》)執法檢查,副主任高云飛、張刺治、潘永生參加。區政府副區長楊康陪同。
執法檢查組實地察看了中山路的危房改造、私宅修繕、文物修繕保護、資產盤活利用和消防安全防范等工作開展情況,聽取貫徹實施《條例》過程中面臨的困難以及學習宣傳情況,現場協調解決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
據悉,泉州中山路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初,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聯排式騎樓建筑商業街,先后獲得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福建省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等榮譽。2019年,《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正式施行,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也邁入法治化軌道。
執法檢查組對區政府貫徹落實《條例》要求,推動中山路騎樓保護和開發利用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并指出,中山路不僅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也深刻影響著鯉城文旅經濟發展,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依法履職,持續優化保護規劃方案,統籌推進街區業態提升,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資源,充分釋放中山路生機活力。
執法檢查組強調,要強化問題導向。要壓實各職能部門、屬地街道責任,加強日常巡查,進一步規范騎樓建筑的保護及日常維護管理,統籌推進騎樓保護和危舊建筑修繕加固工作,確保房屋使用安全和周邊居民安全。要優化保護模式。要建立健全中山路騎樓資源數據庫,通過拓寬融資渠道、整合資源等方式,多元化創新保護新模式,鼓勵業主、租戶為保護騎樓獻計出力,深化文旅商業態融合,推動騎樓建筑的活化利用。要加大宣傳引導。要充分利用新興媒體,通過紀錄片、文化宣傳片等,加強騎樓建筑保護工作的宣傳,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保護意識,呼吁居民群眾、各界力量參與保護泉州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鯉城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蔡茹航 | 文圖
來源:區人大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