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兒子讀小學,我很擔心,新開辦的學校能教得好嗎?五年后,女兒入學,我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選擇就近上學。”談及過去五年的變化,家住鯉城江南新區的汪女士感受很深,她說,鯉城教育均衡發展,新區“名校”越來越多,家門口就能得到“好教育”,再也不用為上學而犯愁了。
教育是民生之基、國之根本!“十三五”期間,鯉城區委、區政府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著力促進教育公平公正。福建省首批“教育強區”“教育先進工作區”……五年來,鯉城教育收獲一個個亮眼成績,更收獲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擴容增量
新增學位1.41萬個
“兒子在學校每天都很開心,在老師的引導和培育下,他還培養了彈鋼琴這一興趣。”讓汪女士“安心”的,正是從兒子身上看到的實實在在的教學成果。她的兒子張圣超就讀于鯉城區第三實驗小學,這是一所創辦于2015年9月的“年輕”學校,張圣超正是該校第一屆學生。
嶄新的教學樓、完善的教學設備、寬敞明亮的體育場地、認真負責的教師、豐富有趣的課程以及精彩的活動……學校軟硬實力兼具,讓越來越多學生家長喜歡上這所學校,并選擇就近讀書。短短五年,學校從剛開始的4個班級、200多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74個班級、3900多名學生。
“自建校以來,我們注重發現學生自然天性和豐富個性,積極探索‘童心教育’這一辦學主張,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和豐富多彩的活動關愛兒童、保護童真、激發童趣,使兒童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學校黨支部書記蔡景火介紹道。
除了鯉城區第三實驗小學,過去五年,鯉城區先后在江南新區完成鯉城區第二實驗小學、鯉城區第六實驗小學、泉州七中江南校區等6所學校建設;全區學校改擴建項目7個,其中有6個在江南新區,共新增學位1.41萬個。
“隨著江南新區各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身邊的親朋好友選擇就近入學。”蔡景火表示,他已在江南新區從教30多年,過去五年里,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孩子們實實在在享受到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紅利。
合作辦學
增強學校軟實力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2018年6月份,鯉城區政府與福建師范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泉州第十五中學正式更名為“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這一次“牽手”,是鯉城借力高校平臺的創新之舉,讓鯉城的辦學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躍。
規范化“集體備課”、師生攜手走出去、提升教學環境質量……福建師范大學派駐的福師大泉州附中管理團隊正式上崗后,采取多項舉措,著力抓好教學教研工作。其中,規范化的“集體備課”是獲得學校老師一致好評的措施之一,據了解,“集體備課”是以備課組為單位,每周組織老師共同備課,集中各方智慧處理教材,并對該周講課的內容及進度進行規范。
該校生物教師余良財對“集體備課”贊譽頗佳,他說,以前學生對“細胞增殖”這堂課掌握程度不高,通過“集體備課”,經過集體討論和觀點碰撞后,讓他對掌握細胞模型的使用愈加熟練,進而極大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難點。
合作辦學以來,學校積極組織師生到福師大下屬單位交流學習,在探索實踐過程中,教學質量與教學成績有了顯著提高。五年來,學校高中本科上線人數平均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長,初中教學質量穩中有升,該校已成為江南新區優質教育資源新名片。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十三五”期間,鯉城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讓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今年,《鯉城區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正式發布,未來三年將通過實施優質均衡工程,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高中教育優質多樣發展,全力打造“學在鯉城”就學環境。(施遠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