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泉州將“鞏固提升100個自然災害避災點”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自4月起,鯉城按照A級避災點標準,對新春、梅山、促進、濱江、后坑社區等5個自然災害避災點進行提升和完善,近日,這5個社區自然災害避災點均順利通過驗收。
日前,記者來到鯉中街道促進社區自然災害避災點,該避災點設于富臨新天地一期三號樓一層,面積約250平方米,設有值班室、物資儲備室、避難臨時居住場所等,床被、應急燈、安全帽、逃生繩等應急物資及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張貼的避災指引、避災標識、災害隱患風險圖等指示牌十分顯眼。“社區安排專人管理物資儲備室,并與周邊商超簽訂應急采購協議,若有應急需要,將以最快速度調撥救災物資。”促進社區居委會主任洪成實介紹道。
“A級避災點需能容納100-200人,同時需配備足夠數量且宜長期儲存的各類應急物資。”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道,除了硬件設施設備完善,還需要有相配套的制度預案,災害應急救助預案、管理工作制度職責等“軟件”,“今年,每個避災點都獲得市縣配套補助資金5萬元,專款用于提升避災點軟硬件設施建設。”據介紹,此次區應急管理局還要求各社區按照《2020年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標準》對自然災害避災點進行管理,作為今后鯉城區繼續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的后備力量。目前,轄區共有自然災害避災點89個,其中A級避災點30個,B級避災點34個,C級避災點25個。
民安之責重于泰山。當受到暴雨、洪澇、臺風、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威脅或其他突發公共事件影響時,自然災害避災點將發揮重要作用,用以安置緊急轉移的群眾。隨著自然災害避災點的完善和提升,鯉城的避災點保障功能得到提升。下一步,鯉城將嚴格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各街道每季度對轄區各個自然災害避災點進行巡查,區應急局每半年組織到各街道進行抽查,緊緊筑牢應急救災這一個個“避風港”。(李淑媚 何美嬌 陳晉杰)
鯉城5個A級自然災害避災點提升名單
避災點名稱 |
詳細地址 |
新春社區避災點 |
泉州幼師附屬幼兒園(平水廟1號) |
梅山社區避災點 |
泉州市崇福寺 |
促進社區避災點 |
富臨新天地一期三號樓一層 |
濱江社區避災點 |
鯉景灣二期江濱南路2203-26 |
后坑社區避災點 |
后坑社區廷玉路16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