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開發區2019年度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發布,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鯉城園(以下簡稱鯉城高新區)躋身綜合發展水平前20位。據悉,此次考核評價由省商務廳牽頭,依據發展規模、土地集約、科技創新、環保安全、開放合作、管理服務等六個方面57項指標,對全省97家開發區進行全面“體檢”和量化評價。
位于江南新區腹地的鯉城高新區,2001年開園至今,已吸引入駐企業1000多家,其中上市(掛牌)企業9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成長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重要平臺。
“十三五”以來,鯉城高新區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657億元,累計完成稅收50多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36家增加到46家,產值增長120%,稅收增長65%;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從139家增加到150家,產值增長33%,稅收增長36%。高新區規上工業產值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90%,企業創稅占全區稅收收入比重達44%。
一串串響亮的數據,成為一份重磅榜單的生動注解。
近年來,鯉城高新區聚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提升園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新區創業投資服務中心”等項目落地、建設,培育壯大“雙高”型企業群。此外,園區還不斷完善金融、創新、人才、黨建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創新創業支撐體系初步成型,連續三年在全市“一區多園”考評中排名第一。
2019年9月,紫山路西段市政工程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盤整用地空間,將紫山路西段延長近265米,打通紫山路到南環路間的“脈絡”。打通“斷頭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時,道路南側80畝工業用地的開發利用價值也同步得到提升,為招商項目落地創造良好條件。
這是鯉城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產城融合,服務要做“加法”。去年,鯉城高新區積極配合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大氣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及時整治修復市政雨污管網存在的問題,持續加強道路、排水、排污、綠化等市政公用配套設施管理,以品質服務提升園區企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同時,園區加強分類指導和服務,推進資源盤活利用,形成電子、機械、鞋服生產規模集聚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汽車銷售走廊品牌效應經濟區,全面推動高新區再升級;著力加強人才、信息資源平臺建設,幫助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搭建政策助企惠企平臺,通過優化建設規劃和產城環境,云聚高新高質企業,坐實全市一區十園“領頭雁”地位。
作為鯉城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集聚的主要平臺,下階段,鯉城高新區將全面推進標準化建設,梳理產業結構,以龍頭帶動形成優勢產業集群;整合資源要素,以筑巢引鳳吸引優質項目落地;促進挖潛增效,以服務配套助推企業升級換代,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郭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