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5日24時,僅27天,已完成征收52萬余平方米,679宗的房屋、廠房征收任務,征收率達86.39%——最新的征收數據,又一次從鯉城繁榮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指揮部傳來,讓這支征收隊伍倍感自豪、倍添動力。
自從項目征收啟動以來,征收進度勢如破竹,數據一次次刷新。這背后離不開征遷干部“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拼搏與奮斗。在征收一線,鯉城啟動“傳幫帶”模式,通過以老帶新、新老搭配的方式,讓征收經驗豐富的老同志發揮骨干作用,在他們的帶領下,一批年輕干部迅速成長,成為項目征收的生力軍。
他們的穩,他們的拼,新老搭配,正是征收工作推進又快又好的要訣。
工作不怕難 程序到位政策明
90后的吳睿鑫是江南街道黨政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往他更多是坐在辦公室內,埋頭處理文案工作。剛開始抽調到征收工作七組田中小組時,吳睿鑫甚至連圖紙都看不懂,但是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和積累,如今,他已能獨當一面,面對群眾的疑問,也不再慌亂,而是自如應對。“老同志的經驗和干勁為我們年輕干部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吳睿鑫口中的老同志,便是江南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征收工作七組田中小組組長雷華陽。
雷華陽(左)與吳睿鑫(右)交流征收方法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征收工作了!”雷華陽說,要想做好征收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還是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障群眾權益。組內的年輕干部沒經驗,雷華陽便帶他們實地走訪,廠房內外,不同角度,拿著圖紙一塊塊對照勘察,“只有自己摸透了圖紙,對建筑整個構造做到心中有數,才有能力和底氣與業主進行政策溝通。”
一次次實地走訪,一次次復核圖紙……雷華陽常常帶著小組成員多次前往同一家廠房進行多次清點,他用實際行動教會年輕干部什么叫細心與耐心。他還時常告誡組員:“征遷工作對數字要敏感,計算更要精準,就算只差一厘米,那都是我們的重大失誤。”
有這樣的好師父,吳睿鑫成長迅速。有一次,雷華陽安排他聯系評估公司與被征收廠房業主,對廠房內的大型設備進行現場查看評估,從聯系、現場協調到反饋評估,吳睿鑫僅用2天便完成,盡管只是征收工作中的一個小環節,但正因為前期工作做得踏實到位,讓業主十分滿意,并順利簽約。
征收先征“心” 換位思考贏得信任
今年29歲的吳文捷是征收工作四組的組員,作為鯉中街道團工委書記,他有著5年基層工作經驗,深諳與群眾打交道需換位思考的“秘訣”。這是吳文捷第一次參加征收工作,比起過往工作難度升級不少,他化壓力為動力,在征收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群眾工作能力。
在入戶開展政策宣講時,吳文捷常與征收工作四組第四小組副組長戴建雄搭檔,這是一位參與多次征遷工作的老前輩,有著豐富的一線征收工作經驗。“解讀政策時,戴組長會設身處地的為群眾考慮,他總能拿出過往征遷工作遇到的事例和群眾分享。”吳文捷告訴記者,剛入戶時有的群眾眉頭緊鎖,等他們要走時,群眾眉頭舒展了,臉上也有了笑容。
在一次上門做群眾工作時,有一位老人舍不得自己的房子,戴建雄并不急著做工作,而是耐心傾聽老人介紹建造房子的經歷,陪著老人追憶那段往昔。等老人傾訴完,心情順暢了,戴建雄才開始講解政策、做動員。起初,在一旁的吳文捷還有些許不解,待后來工作進展順利,老人點頭表示愿意簽約,他才明白那大半個小時并不浪費:在認真傾聽的過程中,彼此間產生的共情和信任,拉近了他們和老人的關系。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了解到了老人的訴求,在簽訂協議時,可為老人提供更多有用的建議。
戴建雄與吳文捷交流征收方法
征收工作并不容易,有的入戶兩次就能簽約,有的則需要入戶四五次甚至更多。作為年輕干部,吳文捷說:每天都要保持活力投入工作,把群眾當做自己的家人朋友,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讓政策宣傳“入耳入心”。
在征收一線,還有許多像吳睿鑫、吳文捷這樣的年輕干部,他們面對艱巨的任務,不斷提高“七種能力”,他們明白,征收工作雖難,但只要解好“民生方程式”,圓的就是群眾的安居夢、片區的發展夢。他們明白,每一次入戶,每一次走訪,每一次付出……拉近的不只是城市與高質量發展的距離,也是黨員干部與群眾心的距離。
“讓我榮幸的是繁榮使命的召喚,讓我難忘的是戰友忘卻晝夜履征程。丹桂飄香意未盡,秋月代表我的心。奮戰總是在秋夜,快樂征遷顯本色。”讓我們在征遷干部黃江水創作的《繁榮之歌》中共同期待鯉城江南新區。明天更美好!
記者:施遠圻、李淑媚、蘇毓茹丨文圖
來源:鯉城繁榮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