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鯉城區臨江街道義全街上一個“綠房子”開門迎客了,里面還有一臺“神器”,可以讓廚余垃圾就地“變廢為寶”,轉化成有機肥料。
這間“綠房子”正是伍堡社區的廚余垃圾處置點,近日,記者走入廚余垃圾處置點,看到在其中一個房間內,工作人員正忙著對今天收運來的廚余垃圾進行二次分揀,確認其中沒有骨頭、塑料、包裝等無法處理的雜物后,十多斤廚余垃圾被投入到設備中,半個多小時后,一堆黑乎乎的有機肥就誕生了。
“這些有機肥就是基礎肥,種花種草可以直接施用。”伍堡社區廚余垃圾處置點的負責人陳玉華介紹,該設備一次可處理廚余垃圾300公斤,產出有機肥30公斤,“這臺設備通過脫水、氧化和降解的處理,將廚余垃圾變成肥料,不會造成任何排放,沒有污水和廢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這些由廚余垃圾產成的有機肥,工作人員會將它們制成小袋包裝,成為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的獎品,“廚余垃圾變成有機肥又回到居民家中,能夠讓居民更有參與感,并且更深刻地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陳玉華說道。
而該處置點的另一間房則是“變廢為寶體驗館”,里面擺放著許多白色塑料桶,有幾個桶里已裝滿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這是工作人員當天上午剛剛做好的環保酵素,“這些環保酵素要發酵3個月,可以用來凈化空氣,還可以進行家具清潔。”陳玉華介紹道,接下去,體驗館將對居民免費開放,居民可親自參與制作環保酵素,并帶回家使用。
據介紹,伍堡社區廚余垃圾處置點于今年年初建成,但受疫情影響,9月15日才正式開始投用,如今又添“神器”,必將有力促進廚余垃圾減量。“現在,我們每天都會將廚余垃圾收運到處置點,進行集中處理,”伍堡社區居委會主任董繼暉介紹道,目前,伍堡社區設置有5個廚余垃圾桶流動點位,并配有易腐垃圾轉運專用車輛以及9名垃圾分類督導員,接下來,社區將進一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