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飾是漢民族服飾中獨特的、極具個性色彩和視覺沖擊的服飾。日前,記者慕名采訪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詹國平,聽他講他與惠女服飾的故事。
在惠安女服飾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詹國平的工作室里,記者見到了正在縫制惠女服飾的詹國平。幾十年來,一針一線不僅練就了詹國平純熟的手藝,更見證了他對惠女文化及惠女服飾所寄予的深情。
詹國平18歲開始拜惠安女服飾制作的名師陳榮福為師,學成后先后在山霞、崇武等地開店制作惠安女服飾,多年來,為惠安女服飾的傳承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惠安女服飾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詹國平介紹,“以前我到山霞下鄉的時候,看到農民穿著奇特的衣服很好奇,就去研究她們這樣種服飾從哪里來,并跟著當地的老師傅學習裁剪和設計、盤扣等等,學著學著慢慢就變成小師傅了,于是就在農村開店,一直走到現在。”
在詹國平的工作室里,從清末至今所流行的惠安女服飾及頭巾繡品、飾物琳瑯滿目,令人大飽眼福。制作中,詹老師告訴我們,惠女服飾的關鍵在于衣服下擺的弧度,有一點點偏差,這件衣服就報廢了。
惠安女服飾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詹國平介紹,“我早晨起來裁剪一下開始做,大約一兩個小時可以做好。但是其中的一些細節,比如盤扣、下擺弧度等需要純手工制作。下擺的弧度一定要做真做準做精,整件衣服才有立體感,如果下擺做壞掉了,衣服就不好了。”
從事傳統惠女服飾制作已經53年的詹國平說,自己年紀大了,有點力不從心了,但是他依然深深希望惠安女們,都能穿起這屬于自己的獨特美麗的服飾,為此,他一定會不遺余力地把惠女服飾文化傳承下去。
惠安女服飾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詹國平表示,“我會堅持制作和傳承,反正有這功夫,店也是自己的,就這樣一直做下去,做到手腳不能動為止。”(龔潔燕陳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