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的古城邊、雄渾的古厝旁,陽光和煦,草木繁茂。著裝整齊的女生,在銅鼓和小號的陪伴下合影留念——這是一張拍攝于90年前的老照片,照片題字“崇武公立女子小學校全體攝影”,時間是丁卯夏月(1927年)。正是這張老照片記錄了惠安崇武古城最早女子學校的辦學情況。
翰圃館舊址
開創崇武女子教育的先河
女子小學的創辦者鄧伯松(1870.12—1949.4)自小接受私塾教育,成年以后,以塾師課童為業。后應邀赴廈任教,了解西方文化教育,受陳嘉庚辦學啟發。1926年春,花甲之年的他創辦崇武公立女子小學,此舉開創崇武女子教育的先河。
如今,學校的舊址在崇武潮樂村新鋪路8號,占地面積約145平方米。分頂廳、下廳,并各帶兩房,隔深井相向;深井西側一房,南側一獨立書房,門頂有“松宅”二字。
當時,學校借用鄧家塾館翰圃館,吸收30多個13歲—16歲的學生,以半工半讀的方式,設國文、尺牘、算術、繡花、織羊毛衣等課程。從縣城特聘一位女教師任校長,鄧伯松則義務兼課。“祖父當年鼓勵漁民家庭的女孩入學,還贈送學習用具給家庭困難的學生。”鄧伯松居住在崇武的孫女鄧英娥這樣回憶。
泛黃的老照片
已尋訪20多位女生后裔
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逐步普及,男女生同校得以實施。這所女子小學完成了她的歷史任務,于1929年停辦。
在這張泛黃的老照片中,34位風華少女如今已全部作古,然而當年的女子學校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因此,潮樂村特地在學校舊址豎立標志牌。為了探尋當年女子學校的辦學歷史,有關方面還組織鄧家塾館后人特意去尋訪照片里女生的后人,共同追憶前輩求學往事。
目前,鄧家塾館后人已尋到照片中的20多位女生的后裔。根據了解到的相關資料顯示,該校女生們都有較好的家庭背景,她們的配偶,不乏出色才俊。其中就有被譽為福建省現代航海水產先驅的鄧騰裕、曾任惠安一中校長的詹建平等。
雖然該校僅開辦三年,但教化風范古城流芳。站在翰圃館舊址,人們依然能感受到她的美麗與寧靜。(記者 張文璟 通訊員 鄭燕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