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是惠安農業的一個標志,也為農民增收帶來福音。日前,記者采訪時發現,在惠安現代農業的背后,外來農業已成為惠安現代農業的主力軍。
從惠安的走馬埭萬畝農田,到各鄉鎮可成片耕作的農地,隨處可以看到成片的蠶豆、胡蘿卜,還有一片片白色的塑料大棚。這些塑料大棚根據不同季節,或種植西瓜,或種植菜椒、西紅柿,而在這里承包種植的大部分是外來的農民。
童荷花是一位來自浙江臺州的農民,正在和家人一起裝運剛從地里收上來的西瓜準備運到廈門去賣。她說,一家人在惠安承包種西瓜已經有14年之久。
吳寶興是浙江麗水的農民,他在惠安承包了1000多畝的農田,他種植的不僅有蠶豆、馬鈴薯,那些正在收成和包裝的辣椒也是他的勞動果實。
吳寶興說:“我們在浙江主要是種西瓜、蠶豆。相比浙江,惠安的氣溫較高,因此相對上市的時間比較早,種植效益比較好。此外,惠安的農業部門也從技術、政策方面給予扶持,我承包合同簽了15年,今年是第二年。”
除了浙江、江蘇農民,來自同安的一家合作社也在惠安承包土地,并且已有好幾年歷史。這一合作社在惠安承包了1500多畝的土地,專門從事胡蘿卜、菜椒和西紅柿種植,年年都有不菲的收入。今年,合作社更是采用配方施肥種植的西紅柿,畝產達到3萬多斤。負責人盧靖坤說:“采用的是配方施肥種植西紅柿,不用追肥,不下農藥,果實口感更好一點。”
據了解,近年來惠安縣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不少的農業種植大戶。全縣累計流轉土地4.85萬畝,已建立了中綠、利農、中和、走馬埭現代農業等各種農業基地50多個,其中設施大棚有五六千畝。
惠安縣農林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惠安縣通過土地流轉、政策扶持,外來的農業技術人員大幅增加,外來農業對惠安農業技術、產量、效益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外來的技術也使得本地農戶不斷加強學習。隨著外來農業人口的增加,惠安當地沒有發生拋荒現象。
外來農業不僅為惠安現代農業支撐了半壁江山,也為惠安當地農民帶來增收的途徑。農民一方面通過土地出租,另一方面又返聘為農時工,這樣一來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6000元。(記者 張文璟 通訊員 楊金水 邱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