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這是作家三毛的詩句,也是對樹葬最好的寫照。昨日上午,惠安萬安陵園舉行了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葬禮——樹葬,這次樹葬的對象是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原教授、黨總支書記郭大英。郭大英出生在惠安縣,大半生在外生活,他選擇逝世后魂歸故里,落葉歸根。據悉,這也是惠安繼2012年梁老太之后的第二例樹葬。
郭老師的骨灰被安葬在樹下
昨日上午11時許,落葬儀式開始,郭大英的兒子郭奔流小心翼翼地將骨灰盒埋在榕樹下,撒下白色的花瓣后,用雙手一捧一捧地將黃土覆蓋在上面。隨后陵園工作人員將一塊刻有郭大英姓名的碑石放在上面,落葬儀式結束。
“因為我的父親眷戀故土,想為故土繼續作貢獻,所以我們把他的骨灰帶回故鄉安葬。”郭奔流還為父親樹葬作了一首歌《情愿與你相伴》,他說人來自塵土,最終也將歸于塵土,樹葬是把骨灰葬在地里,讓上面的花草樹木繼續生長,這樣先人的墳墓也很漂亮,以后親友祭奠只需拿一朵鮮花插在上面。“這種方式不僅不會破壞環境,也可以造福我們的故鄉,我也希望大家響應,把最好的留給故鄉。”郭奔流說。
惠安萬安陵園劉副總經理介紹,這是繼2012年來自湖北的因車禍去世的梁老太樹葬后的第二例,萬安陵園也一直在推廣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綠色的新殯葬方式,希望為更多的人所接受。“我們幾乎都是公益的,第一例就是免除樹葬的一切費用,而這次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點成本費,不到2000元。”劉副總經理說。
據悉,惠安首例樹葬者并不是惠安人,而是來自湖北的梁老太。2012年3月份,湖北64歲老太梁某芬在一場車禍中逝世,當年4月1日,她的兒女就在萬安陵園為她安排了一場樹葬,她因此成為惠安樹葬第一人。
如果有來生
□三毛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里安詳,
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
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恒。
沒有善感的情懷,沒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灑脫,
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遠行,
把淡淡的思念統帶走,
從不思念、從不愛戀;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只鳥,
飛越永恒,沒有迷途的苦惱。
東方有火紅的希望,
南方有溫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
如果有來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