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惠安縣正式確立并發(fā)布了以黃、藍、紅三原色三角形勾勒出的“惠安女”意象圖形,以及王羲之字帖組成的“中國惠安”,加上英文“Welcome to HuiAn” 和“石雕”紅色印章組成的惠安城市品牌形象標識。從此,惠安有了一個嶄新的城市符號。
為了全面宣傳、推廣、應用惠安城市品牌標識,提高惠安城市品牌標識的知曉度和認同感,提升惠安城市形象,進一步增強惠安文化的軟實力,今年6月,惠安縣委宣傳部聯(lián)合縣教育局、文聯(lián)在全縣范圍開展“知我惠安、愛我惠安——我寫惠安城市品牌標識”征文活動。消息發(fā)布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
泉州市文聯(lián)和《泉州文學》編輯部得知這個消息后,表示惠安的“惠女、惠雕、惠建”三惠品牌在海內外享有美譽,應該加大推廣的范圍,讓更多的人參與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愛惠安的城市品牌標識。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我寫惠安城市品牌標識”全國性征文比賽拉開帷幕。
該活動歷時四個多月,共收到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qū)的176篇作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lián)主席、《泉州文學》主編許旭明組織市作家協(xié)會和《泉州文學》編輯部的專家展開嚴格的評審,從全部來稿中評出39篇獲獎作品。其中,惠安詩人陳志傳的《惠女風情:一座城的標識》、漳州作者蘇要文的《崇武古城的光與影》、惠安女詩人吳銀蘭的《惠女標識:見證一座城的崛起》三件作品獲得一等獎。
在這次征文比賽的獲獎作品中,詩歌和散文的獲獎比例比較大。“全國比較有名的詩人和本地有實力的詩人都參與了這次比賽,很難得。”泉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蔡芳本說。
“參賽作者都選取一個側面或角度,結合惠安歷史文化內涵、優(yōu)秀特色文化、惠安人文精神和惠安女、惠安雕藝、惠安建筑‘三惠’品牌進行創(chuàng)作。”泉州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泉州文學》副主編李孝琴告訴筆者,“這次征集的作品角度都很新穎,抒發(fā)了真情實感,語言真摯感人,彰顯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創(chuàng)作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品質。”
征文活動伊始,市縣各媒體高度關注,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宣傳,也得到了眾多的回應。“這次活動的參與者這么多,涉及的地方也比較多。”蔡芳本說,“跨過省市,其實就是把惠安城市品牌標識傳播到全中國,是非常突出的成功之處。”
大家普遍認為,利用征文活動向外界推介惠安城市品牌標識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也是非常獨特的。“普通人都是通過表象看到惠安的風土人情。”泉州市作家協(xié)會詩歌創(chuàng)委會副主任、《泉州文學》編委葉逢平說,“但是通過文學的載體就不一樣,作家會用思考的角度,透過表象去看本質,寫出他的思考,為惠安城市品牌標識開創(chuàng)出另外一條思路來。”
從小就生活在崇武海邊的作者汪麗婷是一名農村基層工作者,這次她第一次參加征文比賽就獲得了三等獎,內心激動不已。她告訴筆者,她對家鄉(xiāng)有一種很深厚的感情,看到惠安城市品牌標識那三個紅黃藍的三角形,心里感到格外親切。她仿佛看到了勤勞的惠安女、精湛的雕藝,迎面還撲來大海的氣息,情不自禁地有了想表達的沖動。
與此同時,惠安縣域內的征文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共收到286篇中小學生以及文學愛好者投稿,惠安縣委宣傳部、縣文聯(lián)日前組織專業(yè)評委對這些作品進行分組評審,最終評出82篇獲獎作品。
我畫惠安城市品牌、我寫惠安城市品牌…… “文化提升年”里,一場場以惠安城市品牌標識推廣為載體的活動正在“接力”。下一步,惠安縣將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推廣城市品牌,將城市品牌標識應用到外宣、外事、招商、旅游、文化、經濟協(xié)作、會展等各類活動中,進一步推廣惠安城市品牌形象標識,讓惠安更出彩。 (吳凱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