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實驗小學豐富多彩的書法第二課堂(蔡海蓉攝)
書法藝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創新,成為最具中華文化特質,深受群眾喜愛的傳統藝術。根據教育部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開展書法教育的要求,結合“中國書法之鄉”創建工作,今年,惠安縣把縣實驗小學、八二三實驗小學、螺城中心小學、嘉惠中學、文筆中學、惠安職校等列為書法教育示范學校,在校園里掀起一股練習書法熱潮。
書法納入正式課堂教學
“目前,我是全縣小學第一個專職書法老師。”書法教師陳老師介紹,螺城中心小學專門指派一名書法專職教師和多名兼職教師,確保書法教育課程扎實開展。
“書法教育不僅是技能教習,也是文化修養,精神陶冶。技能教習是教育的形,人格品質的修正完善才是教育的質。”螺城中心小學王校長暢談了把書法教學列入正式課堂教學的初衷。
在書法教學中,螺城中心小學通過三條線把握課程方向。以臨習經典范帖為準線和正視個性差異為基線。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輔助,從起筆行筆收筆,到結構間架的處理,引導學生客觀分析、入微觀察,教師以課堂示范為主導,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展開對學生的書法技能的教習。開辟第二課堂,以培優帶面為中線,對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重點教學。通過他們激發其他同學對書法的學習興趣。“每學期我們都會創設學生書法作品展示平臺,對書法學習學有所成的學生作品予以在全校范圍進行定期展示。”王校長說,“對于參展的作品發入展證書予以肯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力爭上游的積極思想。”
據了解,在實驗小學、嘉惠中學、惠安職校等示范學校,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6月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柯云瀚一行走進實驗小學,考察學校的書法教學開展情況。在翰墨飄香的書畫苑,40多名學生或坐或站,專心致志地進行著書法練習。柯副主席一行饒有興致地觀看,不時地給予指點和鼓勵。
“書法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兒童的文化素養、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實驗小學張副校長介紹,學校把書法教育作為辦學特色之一,定期選派老師到省教育學院參加中小學書法教師高級研修班學習,提高自身的書法理論和實際技法水平。學校內還定期舉辦教師書法沙龍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學習書法的熱情,促進學校書法教育水平的提高。
書協助力專業成長
近年來,惠安縣書協多次開展“走進校園現場筆會”,與愛好書法的青少年一起探討書法技藝,反響很好。“藝術不是孤芳自賞,我們要為青少年做好典范,讓更多人喜歡書法藝術。”惠安縣書協主席何棟桂經常提及這樣一句話。
5月底,惠安縣書協組織十多位書法家走進實驗小學采風,舉辦書法現場筆會。創作筆會上,書法家們揮毫潑墨,一幅幅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躍然紙上。書法家們為學生現場示范指導,學生們也把握機遇,主動向藝術家們請教。
為了幫助解決學校書法師資短缺的問題,書協骨干成員放棄假日休息,主動承擔學校書法第二課堂的教學和學校師資培訓的任務,為學校開展書法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惠安縣書協的專業助力下,縣域學校書法教學工作扎實開展,師生的書法作品參加各級的比賽和展覽均獲得驕人的成績。
俗話說,字如其人。能寫一手好字,是絕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事。而通過書法教學,對中小學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和對書法藝術的欣賞,也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惠安申報“中國書法之鄉”工作的推進,在各方的努力下,各類書法傳承活動廣泛開展,熱衷研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一批書法精英正在脫穎而出。(吳凱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