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泉州市惠安縣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將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作為主題教育重要抓手,堅持一線辦公服務、調查研究、實干擔當,以爭優、爭先、爭效的高度自覺,進一步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持續提升為民服務質效,確保主題教育取得扎實成效。
一線辦公服務 破難點通堵點
連日來,惠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積極帶隊深入基層一線,先后開展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黨建+”鄰里中心、綜治中心、革命老區村等現場辦公活動。
惠安縣崇武鎮依托各村“黨建+”鄰里中心,為村民提供健康義診、休閑娛樂等便民服務。(崇武鎮供圖)
在崇武鎮大岞村,惠安縣委主要領導詳細了解大岞村正在建設中的“黨建+”鄰里中心項目,及擬建設的黨建公園、紅色長廊、崇武女民兵哨所紅色景觀等項目,協調解決資金籌措、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問題。
在紫山鎮,惠安縣政府主要領導實地調研景觀提升工程、生態旅游公路光山村路段、尾山村水磨古學坊等項目,詳細了解項目規劃設計、建設進度等情況,現場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以上率下,示范引領。惠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帶動處級干部赴村居、企業、項目一線現場辦公、調研指導近200場次,現場研究解決問題140多個。
現場辦公下基層,深入一線解民憂。惠安縣建立“周走訪、月盤點、季小結”聯系制度,常態化開展“三訪三問”大調研,落實掛鉤聯系點制度,切實強化指導幫扶、優化基層治理。推動各基層黨組織健全定期研究基層現場辦公問題協調解決機制,及時梳理各領域在現場辦公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定期召開現場辦公交流會,總結有效做法和成功探索,及時轉化為長效機制。
建立縣領導掛鉤聯系重點民營企業機制,推動35名縣處級黨員領導干部掛鉤本地重點民營企業,并兼任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定期走訪企業,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難題60多個。
建立大督導工作機制,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正副組長,下設綜合協調組和4個督導組,對中央和省、市、縣各級重大決策部署、工作要求和重要會議貫徹落實情況,縣委縣政府各階段交辦的重點督導任務進行嚴督實導,推動全縣各領域重點工作快節奏、穿透式、高質量落實。
建立問題協調解決機制,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今年首設勞動維權‘一站式’服務專窗,整合工傷認定、勞動監察、勞動仲裁三方業務,建立勞資糾紛聯動化解機制,提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數字化戰斗力。”惠安縣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今年以來,該專窗共協調處理欠薪投訴案件96件,涉及勞動者457名,解決欠薪金額共計448萬余元,切實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一線調查研究 往深走往實走
一頓熱乎飯,溫暖老人心!本月初,小岞鎮新橋村“黨建+”鄰里中心“長者食堂”正式開業。
走進位于該村舊村部二樓的“長者食堂”,只見空間寬敞明亮,幾張圓桌依序排開,整潔美觀,可同時容納約100人進餐。“長者食堂通過村集體免租+第三方讓利+鄉賢捐資+上級補助的方式,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低保戶及其他對象提供7元營養早餐、12元長者餐、長者便民卡等充值優惠,并為轄區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小岞鎮新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來順說道,比如午餐基本有12道菜、最少10道菜,有葷有素,由老人家挑自己喜歡吃的菜,總共12元,讓他們吃得飽、吃得放心。
惠安縣小岞鎮新橋村長者食堂投入運營(惠安縣民政局供圖)
如何建好、用好“黨建+”鄰里中心今年以來,惠安縣積極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在“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的過程中,深化調查研究下基層,推動近鄰黨建工作向基層延伸,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品質、治理能級提供堅實的平臺支撐。
“圍繞建什么樣的鄰里中心,我們積極開展問卷調研,先后發放問卷5600余份,全方位征集鎮、村(社區)干部、群眾對‘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的意見建議,讓基層群眾列出養老、教育、醫療、辦事等方面的需求清單,找準群眾需求點。”縣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深入開展“四下基層”,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今年以來,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鄉村振興、教育發展、環境保護等15方面內容,惠安縣共征求黨員干部群眾意見建議465條,各基層黨組織先后開展建言獻策活動55場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21條,提出改進措施157條。
一線實干擔當 抓典型促發展
從黃塘溪田園風光走廊游客服務中心出發,沿著黃塘溪西岸二十四節氣跑道至聚龍島水上樂園,一路前行,驚喜不斷。這里青山層疊、田野縱橫、溪水清澈,沿途間或有繽紛漂亮的電瓶車、叮叮作響的風鈴、活潑可愛的涂鴉、五顏六色的花朵,風景如畫的鄉野田園撲面而來。
惠安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一縣一溪一特色”示范樣板,圖為黃塘溪沿線風光。(王勝 攝)
惠安縣積極將主題教育調研剖析成果轉化為進一步推動發展舉措,做到有調查、有研究、有實施、有效果。“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一縣一溪一特色’示范樣板”正是惠安縣當前著力推進的一個主題教育開展成效正面典型項目。
該項目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突破口,持續做好“土、特、產”三篇文章,精心打造黃塘溪“田園風光+鄉村振興”項目、走馬埭現代農業示范園等,形成“一縣一溪一特色”示范樣板。其中,黃塘溪“田園風光+鄉村振興”(“山線”)項目,規劃面積16.1平方公里、一期投資4.88億元,以12公里溪濱慢道為軸,結合周邊高標準農田連片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分區布局主題研學、生態觀光、休閑農業等業態,打造從筆架山到洛陽橋的農文旅融合生態廊道。
據了解,依托“山線”項目,惠安縣已實現土地流轉3300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400畝,在紫山、黃塘區域推行“兩稻兩菜”新型糧菜輪作模式,每畝產值達3萬元以上,建成集展示、教學、實踐、科普于一體的綜合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惠安(城西)研學實踐基地。
切實用主題教育成果推動高質量發展。下階段,惠安還將把開展主題教育與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統籌起來,聚焦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領域突出問題,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靶向發力、全力攻堅,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體現到高質量發展的成效上。(文/陳秋紅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