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于7月28日在晉江市沿海登陸。面對這場超強臺風,在省、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惠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科學調度,全縣各鎮(zhèn)各部門、黨員干部、廣大群眾聞“風”而動,眾志成城,握指成拳,以最實作風、最硬擔當構筑起防抗臺風的堅實屏障,彰顯出全縣上下萬眾一心、風雨同舟、共護家園的強大硬核力量。
聞“風”而動 未雨綢繆
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充足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早在臺風登陸前三天,7月25日,惠安即召開防御動員部署會。會議要求,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未雨綢繆、迅速行動,全面落實防御措施,全力以赴做好臺風防御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7月26日,惠安縣委書記王春雷、縣長莊稼祥分別帶隊到一線檢查指導臺風防御工作,并接連召開兩場防御部署調度會,分析研判臺風發(fā)展趨勢及影響,動員部署相關防御工作。
精細部署,科學防御。面對來勢洶洶的“杜蘇芮”,惠安高效開展人員轉移安置、預警預報、風險隱患點排查整治、應急值守和救援保障等各項防風救災工作,做實做足防御準備。
激活指揮體系。縣處級領導全員下沉,提級扁平化指揮,11個成員單位進駐指揮部集中辦公、7個督查組實地督導,有序組織全縣實行“三停一休”。
臺風來臨前,在崇武中心漁港,各類漁船整齊停放在指定停泊區(qū)內。(郭君勇 攝)
強化重點防控。引導559艘海上作業(yè)漁船就近到港、清人封船;排查工地工程安全隱患772個、全部整改到位,清除400多處危急樹障,提供4089個地面停車位供群眾使用。
做好應急儲備。儲備應急救援隊伍261支、4443人,預置挖掘機20部、推土機12部、龍吸水車1部、橡皮艇28艘、沖鋒舟12艘。
期間,各級各部門緊鑼密鼓下沉一線,修剪和加固綠化樹木、排查大型戶外廣告牌和臨街店鋪牌匾隱患,加強港口巡查管控、清淤疏堵河道,全方位嚴陣以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各鎮(zhèn)村干部聞“風”而動,帶隊進村入戶迅速開展防范宣傳、轉移危險區(qū)域人員、指導農戶搶收作物、排除安全隱患等各項防汛防臺風工作。
與此同時,發(fā)揮縣域主流媒體等平臺作用,連發(fā)多條臺風相關動態(tài),及時推送防臺科普教育等信息,強化預警提示。
一次次緊急通知、一次次及時預警、一條條提醒信息……臺風“杜蘇芮”進入24小時警戒線,大敵將至,城市沒有銅墻鐵壁,但城市有鎧甲——部署前置,力量前置,凝聚起防御臺風的磅礴力量。
逆“風”而行 不畏艱險
以最強的力度連續(xù)作戰(zhàn)
7月28日上午,“杜蘇芮”登陸晉江沿海。超過15級的狂風,推著海浪一波又一波拍向岸堤,巨浪翻騰著,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風高浪急臺風襲(汪洪波 攝)
面對強風勁雨,一群勇毅“逆行者”危難顯擔當!“我現在是在惠安縣螺陽鎮(zhèn)的世紀大道,大家可以看到現場風雨非常大,我要靠著石墩子才不會被吹走,推背感非常強,雨水拍打在臉上非常疼,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沒事不要出門,不要心存僥幸心理。”一線記者迎著最暴烈的風雨實時傳送消息。
臺風無情,人間有愛。風雨里的守護人在這天里上演了一場救治早產兒的生死轉運。家住惠安縣涂寨鎮(zhèn)的高齡孕婦林女士出現下腹部疼痛,情況危急,亟須醫(yī)護人員上門救治。回憶起當時情況,泉州德誠醫(yī)院黃森華醫(yī)生心有余悸,“轉運車差點被倒下的樹木壓到。”此時臺風“杜蘇芮”即將登陸,轉運車在風雨中疾馳,終于在上午9點20分將林女士順利送入產科病房。又在狂風暴雨中,路面積水嚴重,道路受阻的情況下順利將產婦轉運至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yī)院。
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搬離倒伏樹木(陳愛娥 攝)
越是艱難險重,越要迎難而上。當天,惠安全警投入排查隱患、疏導交通、服務群眾等各項工作。10時左右,狂風還未停止,惠安惠崇線上已是一片狼藉。在一段路上,護欄被吹倒在路中間,且積水較深,極易造成危險。一發(fā)現情況,民警張馳和陳冬龍立即下車,蹚著雨水快速奔跑,一一將護欄收起來、折疊好,放在安全的位置。“在清理護欄的時候,我感覺有一塊鐵皮從我頭頂飛過,蠻危險的。”陳冬龍說道。
交警迅速清理路障(張希達 供)
不懼風雨,無問西東。在急難險重的關鍵時刻,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公安干警、救援隊伍、志愿者,一次次逆風前行,用可貴的敬業(yè)擔當、無私奉獻詮釋著何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風”雨無阻 全力以“復”
以最優(yōu)的效度守護家園
面對超強臺風“杜蘇芮”,惠安全縣上下凝心聚力搶險救災、迅速按下城市“復原鍵”。
7月28日,為了加強對第5號臺風“杜蘇芮”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統(tǒng)籌協調指導,惠安縣委縣政府成立惠安縣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進電力、道路、通信等搶修工作。出臺針對基礎設施、用電供應、項目復工等“十二條措施”,全力支持臺風災后經濟社會快速恢復。
臺風肆虐過后,惠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被刮倒的樹木、護欄、廣告牌。面對風后“瘡痍”,駐泉官兵派出應急救援力量來惠安,積極協助清理路障、防范次生災害,確保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29日8時接到命令后15分鐘,我支隊迅速集結兵力到達城西大道任務區(qū)。經過3小時的奮戰(zhàn),我們官兵順利完成主干道2公里道路清障任務。”在惠某部支隊中隊長李業(yè)說。
供電系統(tǒng)全體干部職工24小時晝夜奮戰(zhàn),投身一線搶修。特別是在最危難、最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國網三明、福州、龍巖市及下屬縣供電公司等伸出援手,迅速組織19支電力搶險隊伍支援惠安。經過搶修人員不分晝夜、爭分奪秒的艱苦拼搏,截至7月31日18時,惠安電力主網及10KV配網線路已全部恢復送電。
國網惠安縣供電公司連夜開展搶修復電(蘭偉強 攝)
惠安縣應急局調派應急救援大隊首次以整建制形式參加抗臺防洪搶險,充分發(fā)揮專長,短時間內開辟出2公里長的施工便道,為電力搶修提供重要交通保障。
農業(yè)農村局成立青年應急突擊隊,參與農田排水、農作物搶收、漁船漁排加固等農牧漁業(yè)生產救災工作,防范次生災害發(fā)生。
城管系統(tǒng)快速清除道路積水、清掃整個縣城區(qū)的市政道路;水利系統(tǒng)巡查檢查水利工程、江海堤防;交通系統(tǒng)清理折斷樹木、道路等;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保障組組織人員前往鎮(zhèn)、村和屬地衛(wèi)生院開展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和愛國衛(wèi)生運動指導工作;宣傳報道組派出采訪隊伍赴各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采訪一線災后恢復重建新聞……
環(huán)衛(wèi)人員在崇武漁港進行碼頭清淤(陳揮達 攝)
全力以“復”,災后恢復跑出“惠安速度”。在惠安各級各部門的持續(xù)奮戰(zhàn)下,一個個積水點被陸續(xù)“消滅”,一條條受阻道路逐漸恢復暢通,短暫“停滯”的生產生活以最快的速度回歸正常。截至8月2日12時,惠安已全面恢復供水、供電、客運、公交,規(guī)上企業(yè)實現100%復工復產。縣域主干道、國道324線、國道228線和省道312線已全線暢通。
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在防御臺風過程中,來自匿名百姓的“愛心餐”,轉移群眾的“感謝信”,讓人倍感溫暖,也更充滿力量。
在惠安縣黃塘鎮(zhèn)下坂村,村民看到電力工人不舍晝夜忙碌,自發(fā)從家中拿出面包、牛奶等食品前去慰問,用熱心與溫情照亮夜晚。“沒有村干部的及時處理,我們不知道要提心吊膽到什么時候!”村干部協調處置,將重達幾十斤的圓柱石從有30多年房齡的屋頂取下,消除了安全隱患,周邊群眾無不感慨地說。
風雨過后見彩虹。近期,惠安還將全力做好災后經濟社會秩序快速恢復工作,勠力同心,眾志成城,讓惠安更加“惠”安。(陳秋紅 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