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凈峰鎮西頭村地處惠安縣凈峰鎮西北部,分別跟東嶺鎮前厝村,和東橋鎮官嶺村相鄰,全村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人,農民人均收入1.32萬元。
西頭村是全國第五批傳統古村落,轄區內建有明清時期、30多棟、具有閩南建筑特色的古大厝,2處文物保護單位即張岳家廟和龍山書院,1處閩浙贛惠東黨支部舊址,是惠安縣廉政教育基地和家風家訓教育基地。
近年來,西頭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大力實施“五位一體”,完善鄉村治理,提升村級實力和文明水平。
歷史底蘊深厚多元文化交融
利用村里張文良家的古大厝,建立村史館和民俗館,將核心文化、農耕器具、傳統習俗、家風家訓、致富故事等匯集起來,展示鄉村變遷,留住鄉愁記憶。借助閩西南惠安東南區工委會舊址,建成紅色教育基地,對當地史料進行挖掘、保護、修繕,形成村級紅色文化基因庫,開展“傳承革命傳統、弘揚時代精神”紅色主題教育,將學習先輩、銘記歷史、愛國主義、傳承基因等宣傳教育有機融合,激勵后人,發奮創業。建設張岳家廟廉政文化廣場,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建設集藝術科技體育、素質教育培訓和文化交流娛樂等為一體的青少年活動中心,讓民眾居有所樂,讓鄉村更富活力。
提升治理體系破解治理困局
發揮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優勢,積極動員黨員干部和村民群眾,參與到鄉村建設和治理中來,修訂村規民約,制定村莊規劃,簽訂傳統村落保護修繕協議書,限制戶主將古厝翻建成祖厝,完成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
改善人居環境實現生態宜居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狠抓源頭治理,建立保潔機制,探索一條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惠民生、樹形象、轉作風”的新路子。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如廉政文化廣場和西頭小學道路拓寬、配套污水管網、路燈改造等,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游客服務中心、居家養老院、籃球場、停車場等,啟動農民公園、襄惠公園、法治廣場建設,實施裸房改造、旱廁整治和村莊綠化,進一步改善村莊環境,提升居住品質。
推動產業合作促進全村發展
西頭村將有限土地資源流轉400多畝,與惠安縣富枝紫蘇種植公司合作,引入機械化生產和節水噴灌技術,種植哈密瓜、西瓜、辣椒等高產值經濟作物。發揮資金、組織、保障機制的作用,推動現代農業合作“組織化”運營。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完成村部屋面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效增加村財收入。
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生活提質
通過實施鄉村發展戰略,引進現代農業合作,解決“耕地撂荒”問題和“有人無地種、有地無人種”“多種不能、少種不行”的矛盾,更解決了100多人就業問題,實現土地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打破傳統意義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格局,推進土地集中連片、集約經營、規模運作,推動農產品基地和示范區建設,真正提升村級實力,促進農民致富。
先后獲評中國第五批傳統古村落、泉州市文明村、惠安縣廉政教育基地、惠安縣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