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9日訊 王向榮在眾多雕藝大師中是“好動“的異類,在藝術上,他長期和各種國際藝術家保持合作,博采眾長,但卻從不肯輕易定義自己的風格,他希望不斷問石,探索和嘗試各種新的可能。他認為大師的創造力,可以讓他們在整體市場下滑,行業面臨洗牌的大背景下,甩掉創造力弱的團隊企業,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人物名片:王向榮,1970年9月出生于雕刻世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首屆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惠安石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鼎立雕刻集團董事長、鼎立藝術館創辦人。
堅持國際化藝術視野
王向榮,從事雕刻藝術20余載。在他看來,自己此前的藝術生涯,分為三個階段。1993年之前的歲月,是他學習雕刻藝術的初級階段。1993年到2000年,是他開始走進藝術實踐的重要階段。這些歲月里,王向榮在南派雕藝的精雕細刻里“浸淫”。2000年以后,王向榮開始為自己的藝術人生自主選擇。“惠安的雕藝,有三塊重要的舞臺,一個是東南亞的宗教建筑雕刻,一個是日韓、歐美或國內陵園的墓碑雕刻,一個是近十年來開始蓬勃發展的建筑外墻石飾。大多數人都在這些傳統領域拼殺,為什么不和國際上的雕塑藝術家多多交流合作呢?我們要走國際化、藝術性!”王向榮敢想敢做,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在廈門設立辦事處,主要對接國際雕塑藝術家的大、中、小型石雕的作品加工、放大制作。
與此同時,王向榮的團隊開始建立推廣網站,游弋在各種國際藝術網站,聯絡藝術家潛在客戶。“國外的藝術家做事都很謹慎,剛開始他們都會讓我們先做幾個小型石雕作品,試試深淺。在和國外專家客人合作交流過程中,讓我們在工作中汲取國外藝術家不同的文化、藝術的多元性。他們會重視‘藝術性’而非‘工藝性’;他們不太強求精雕細琢,而是會更在意作品的‘思想性’和‘觀念性’等。”王向榮感覺很慶幸。“為這么多國際藝術家做藝術加工,通過與他們的不斷交流,我們會了解到他們的許多新的元素、新的思想觀念等,這對我們來說,相當于上了一所免交學費的石雕藝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