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天樽空調是否會引起家電行業的模仿潮?一度引發猜測甚至被認為“概念機”的海爾天樽空調正式亮相后,又陷入猜想浪潮:是否會成為行業有一個“克隆樣本”?在10月18日天樽空調發布首日,“風洞”的設計理念以及自我“思考”能力,引發了消費者、媒體以及業內人士的積極體驗和熱議。不少網友在微信、微博等平臺指出,天樽空調的設計、功能具備顛覆性,被模仿只是時間問題;也有人質疑,海爾空調市場規模不是第一,能否引發模仿還有待考證。
從目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來看,同質化是各行各業面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推出差異化的先進性產品成為企業群雄逐鹿,一決雌雄的關鍵。而這恰好是對企業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考驗,而非企業規模的考量。行業專家也分析表示,產品會被模仿是因為在市場上推出后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有市場空間和潛力。企業選擇上述具備創新力的產品作為模仿對象,能夠有效的減少研發成本,迅速贏得市場份額。
天樽空調的發布,對于空調行業而言無異于一股清新之風,在智能、外觀、健康等均為各方爭奪點時,天樽的誕生改寫了空調的發展趨勢,例如,終結“空調病”的出風設計,首創的破洞外觀等等。這些創新帶來的消費者利益點讓天樽空調很容易成為被模仿對象。
正如頗受消費者喜愛的卡薩帝意式三門冰箱,就受到了來自海內外的同行模仿。同樣的,卡薩帝在冰箱行業并非規模最大的品牌,但之所以受到模仿,是因為其創新為消費者帶來的利益點受到同行企業的關注。海爾近年來頻被模仿卻仍能推陳出新,繼續用創新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正是基于其強大和源源不斷的科研創新實力。另外,另外,三星近兩年來智能手機的創新發力,其推出創新產品頻被模仿,這正是因為他的創新極大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是一大例證。
海爾空調方面并不排斥同行對其創新力的模仿現象,“海爾達成的共識是既然是全球的,就要是共享的,因為只有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才會被同行認可,海爾歡迎同行的跟進,只要消費者能受益”。
但行業專家指出,在科技迅猛發展、產品創新速度越來越快的時代,要在瞬息萬變的動態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持續創新實力必不可少。而相對選擇產品模仿,挖掘用戶需求數據、和用戶交互的研發方式才是保持持續創新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