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對歐洲高端制造業的影響仍在持續,經濟的動蕩不安正“倒逼”歐洲家電企業尋找新的合作方式來解決融資困境。日前,全球第一家電品牌海爾集團與歐洲領先的家電制造商之一法格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共同注資5600萬歐元成立海爾法格家電有限公司,并在波蘭西南部城市弗羅茨瓦夫建立新工廠,預計于2014年6月開始生產電冰箱,于五年內產能將擴展至每年100萬臺,以滿足歐洲消費者對高端冰箱的需求。
據悉,在新的合資公司中,海爾持有51%的股份,剩下的49%股份由法格集團持有。這項對雙方來說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將進一步完善海爾在歐洲推進設計、制造、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模式,使得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更貼近終端消費者,同時也將有助于法格集團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改進其在歐洲和亞太地區的競爭定位。
作為全球消費市場的主要生產動力,中國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大宗商品對歐洲的出口,但中國企業在歐洲直接投資,卻始于90年代中期。1996年,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歐盟對華合作新戰略》,對此前的《中歐關系長期政策》進一步具體化、全面化,具有獨立性和長期性,因而在促進雙方在經貿、科技、發展援助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上,對中歐經貿關系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雖然中歐企業開展合作獲得了政策上的支持,但中國企業對歐洲市場投資取得了成功案例卻是鳳毛麟角。至今為止,也只有海爾、沙鋼、德隆、上汽等為代表的各領域的少數領軍企業,在積極參與歐洲市場的投資與產業分工中積累了良好的國際聲譽。以海爾為例,海爾在歐洲的成功建立在創新滿足歐洲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從2001年,并購了意大利邁尼蓋蒂冰箱工廠,真正完成“三位一體”的歐洲本土化經營戰略的部署,到2013年聯合法格集團增設歐洲工廠,可以說海爾在歐洲的每一項生產性投資都是扎根于本土市場的需求上。
歐債危機給中國家電企業帶來了機遇,但從根本上來說這種機遇是來自消費者對高端家電產品的龐大需求上。瑞士獨立用戶評測網站將海爾水晶系列洗衣機列為瑞士節能環保家電產品的首位,原因是其在節能、環保、高性價比上具有同類產品難以比擬的優勢。一直在歐洲消費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海爾法式冰箱,目前已升級到第三代,容積達到了728立升,能效等級突破A+++苛嚴標準,海爾通過關鍵技術的革新與設計上的顛覆,滿足了歐洲用戶大存儲空間和高環保性的雙重需求。
當前海爾已經進入網絡化發展戰略階段,致力于打造交互式平臺型企業,通過連接全球一流專業資源,與全球消費者實現交互來生產滿足用戶需求創新產品。對于海爾此次在歐洲增設合資工廠,海爾歐洲區首席執行官瑞內•奧貝坦表示,“法格集團是領先的大型家用電器生產商,也是技術創新的領先企業,雙方將在新產品研發領域密切合作,強化雙方滿足歐洲用戶需求的能力,進一步擴大海爾在歐洲市場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