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豐澤區舉全區之力,緊抓“頂流”風口,全力做大“蟳埔”IP,蟳埔簪花習俗火爆全網,抖音話題播放量超40億,日均游客1萬余人,節假日游客人數近5萬人,全年游客量超300萬人次。時至今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仍絡繹不絕,爭相感受這份獨特的簪花國潮。
為表彰這些心靈手巧、將豐澤的美傳播給全國和世界的簪花技藝手藝人,豐澤區評選出莊群、翁淑珍、黃白蘭、黃芳芳、黃麗泳、黃尾意、黃罵、黃鴿、黃婉、蔡愛蓮等10位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近日,記者走進蟳埔街頭,實地探訪“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所經營的簪花體驗店,一起看看她們的店鋪日常。
每條巷子里,盡是頭戴簪花拍照打卡的游客
從村口一下車,順著蟳埔村最寬的一條街往里走,一家家簪花體驗店門庭若市,里里外外鮮花頭飾、各色服飾五顏六色、琳瑯滿目;間隔開設的餐飲鋪里“海蠣煎”“炸紫菜”等特色美食飄著誘人的香氣,吸引往來游客流連忘返。一群群頭戴簪花、身著特色服飾的游客或品著美食、飲茶休息,或繞著店鋪細細挑選頭飾、服飾,或圍著手機欣賞剛拍完的照片,或拉著同伴趕往下一個打卡點……整條街宛然一幅流動的“花海”長卷。
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黃芳芳
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黃芳芳和父親經營的體驗店“蟳埔女服飾頭飾”就在這“花海”之中,大門口“非物質文化遺產簪花館”“誠實守信商戶”“黎明職業大學蟳埔女服飾工作室”等幾塊閃亮亮的牌子,格外醒目。
記者一進店,黃芳芳正忙著為客人梳理簪花,作最后的調整。“現在每天都有許多游客過來,節假日就更多了。”黃芳芳一忙完手頭工作,就趕緊抽空回答記者的提問。“每天8點左右一開門,就有游客陸陸續續來,一整天下來基本都要忙到五、六點,有時都顧不上吃飯。如果有的游客拍夜景,得忙到八、九點鐘。”爆火的流量帶來眾多游客,讓黃芳芳等技藝能人每天都高興而又忙碌。
黃芳芳體驗店里游客排隊梳理簪花,鏡子前獎牌格外閃亮
賡續傳統 守正創新
為游客梳妝“美麗簪花”
學生時期的黃芳芳,受父輩影響,就跟著身為“蟳埔女習俗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父親學起簪花圍服飾技藝。“那個時候已經有零星游客過來體驗簪花。我就跟著父親開始一步步做簪花體驗、傳統服飾的宣傳,陪著他到處去上課、參加活動,幫著做做翻譯、助手。”黃芳芳介紹說,“一有同學過來找我玩,父親都會主動問他們有沒有興趣感受下蟳埔女裝扮??吹酱蹇谕鶃砟棠?、阿姨都佩戴漂亮的花飾,他們也都覺得很有意思,爭相體驗。”從那時起,黃芳芳體會到了傳統手藝的價值,覺得該好好傳承下去,讓更多游客來體驗、感受這個優秀傳統文化,認定了跟父親潛心學手藝這條路。
黃芳芳為游客介紹講解蟳埔女傳統服飾
“老實說,在我的記憶里,傳統蟳埔女頭飾上的花是沒有像現在這么多的。在我看來,傳統技藝才最具價值、最有生命力,一定要好好保護傳承下來。”談及簪花圍服飾技藝的理解和現在游客喜好,黃芳芳有些激動。“現在年輕游客比較喜歡新穎的,常在傳統樣式基礎上選擇多加各式各樣的花。”面對游客的新需求,黃芳芳堅持守正創新,耐心宣傳傳統蟳埔女習俗文化,再根據游客的選擇為她們梳妝滿意的樣式。“大部分游客還是愿意嘗試傳統蟳埔女原汁原味的裝扮,有的則想體驗下網絡新穎的風格,我們也會盡力配合。”
深耕技藝 當好帶頭人
將優秀傳統技藝發揚光大
獲評“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稱號,黃芳芳既高興又緊張,“這金閃閃的牌子是大家對我的認可,更是責任和激勵,我一定要深耕技藝傳承,做好自己,發揮好首批模范帶頭作用,帶動身邊同行一起將這優秀傳統技藝發揚光大。”
當前簪花風格的創新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對于蟳埔民俗文化品牌的宣傳,乃至整個泉州文旅產業的發展很有大幫助。“在順應市場變化創新簪花風格的同時,我們依然會堅持最本真的傳統手藝。”黃芳芳對記者說,“希望我們蟳埔民俗文化村能繼續紅火下去,能有更多游客嘗試、認可我們原汁原味的蟳埔女簪花圍服飾,體驗這優秀傳統技藝。
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蔡愛蓮
拜訪完黃芳芳的“蟳埔女服飾頭飾”體驗店,記者靠著“我們找阿蓮姨”的詢問,在幾位店主的指引下,穿行幾條小巷,走進了位于蟳埔路148-1號的潯之香茶館。茶館是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蔡愛蓮兒子經營的店鋪,她兒子特意在一樓大廳為母親打造蟳埔女簪花圍盤頭發工作室,各色花圍、頭飾,傳統花衣裳整齊地陳設,把房間妝點得色彩斑斕。
蔡愛蓮和兒子經營的潯香茶館深處小巷
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蟳埔習俗
蔡愛蓮一邊講解傳統文化,一邊為游客梳妝簪花
雖然深處小巷,被大家親切稱呼“阿蓮姨”的蔡愛蓮,依舊靠她心靈手巧和精湛的技藝贏得眾多游客慕名前來店里體驗簪花。“我們以前下海翹牡蠣,拿根骨簪把長發盤起來,干活就利索方便許多。”70多歲高齡的蔡愛蓮一邊為游客梳妝,一邊講述簪花歷史由來,舉手投足間,精神抖擻、氣勢十足。
熱心服務公益課堂
堅守傳承蟳埔簪花技藝文化
10多年前,蔡愛蓮就開始受邀義務擔任起臨海小學的課外輔導員,每周都要為興趣班學生講授蟳埔傳統文化知識,手把手教授簪花手藝。蔡愛蓮嘴角掛滿笑意,“我陸陸續續教過好幾批學生,好多孩子現在都升中學了。我就是希望我們蟳埔的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個文化。”
對于榮獲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稱號,蔡愛蓮很是高興,她告訴記者,“很多人過來學習簪花技術,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我通通不收費,一步一步認認真真教人家。這是在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斷了傳承,有更多人來學習是件大好事”。
盡管蔡愛蓮年歲已高,但她仍精神矍鑠。她表示,作為蟳埔文化的非遺傳承人,將繼續堅守傳統文化,承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和使命,在簪花體驗中跟游客產生良性互動,從而帶動影響整個行業發展,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蟳埔的傳統文化,把蟳埔女的美傳播給全國和世界。
為了讓八方來客沉浸式體驗豐澤之美、蟳埔之美,豐澤區近期正式對外發布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誠信旅拍商戶”名單,推出十佳“最美簪花體驗店”,并揭牌成立“豐澤區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改造運營、執法保障、執紀監督等四個職能組。其中,執紀監督組日常也會對轄區所有營業店鋪和技藝能手進行動態監督。“我們一旦接到顧客投訴,都會立即派員前去調查取證,根據實際情況酌情進行處理,為游客朋友營造一個良好的旅游體驗環境。”執紀監督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同時,指揮部也聯合多部門、協會、社區共同開設經營多個線上宣傳平臺,向八方游客介紹蟳埔文化、展示簪花魅力、推薦旅游線路、作出溫馨提示。“歡迎各位游客朋友們關注蟳埔簪花圍民俗文化協會抖音、小紅書賬號,我們將進行更多傳統簪花技藝師推薦,也歡迎大家在協會的賬號下留言分享,讓我們一起將更多的美好傳遞出去。”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推介關注官方小紅書賬號。(麗群 庚嘉 珊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