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峰街道獲悉,龍興小區二期項目征遷工作自10月5日啟動以來,用39天時間拼出了征遷新速度。截至11月14日,該項目民宅部分共簽訂征遷協議56宗,完成任務的81%;企業部分10宗廠房已全部簽約,并完成騰空和拆除。目前,項目建設施工隊可陸續進場動工。
小組碰頭解決問題成為常態
在龍興小區及站前商務區征遷工作分指揮部,豐澤區領導蘇延輝正與項目各個動遷組長進行座談。“大家今天有什么問題需要協調的?”蘇延輝與各動遷組長一邊分析征遷難點,一邊探討解決方案。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龍興小區二期項目動遷組的常態。
龍興小區二期項目征遷啟動以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前往項目指揮部和征遷一線,通過宣講十九大精神、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和推動項目征遷,并為一線動遷人員加油鼓勁。掛鉤龍興小區二期項目的區委常委蘇延輝對街道攻堅方案進行指導,每天召集龍興小區二期各動遷組長,聽取匯報,商討相關推進措施,督促征遷工作進度。街道主要領導、紀工委書記集體約談了龍興小區二期各動遷組長,提要求、明時限、壓責任,并向各動遷組長及霞美社區主干下發限時完成責任書。
“城市建設是大勢所趨,我要跟上腳步!”
在龍興小區一期里,除了雨天,王勝利每天都會到小區給花圃澆水。王勝利今年已經73歲了,依然精神抖擻、活力十足,大家都稱呼他為“王鐵人”。
除了在龍興小區一期做花圃工,王勝利也是龍興小區二期項目的拆遷戶,他有一套56平方米的自建房在項目征收范圍里。今年4月2日,王勝利就簽訂了征遷協議,5月13日開始拿安置費。“我提前簽約,到現在已經領了近萬塊的安置費。”“我這個房子雖然小,但是城市建設是大勢所趨,我要跟上腳步,我支持。”王勝利說道。他還動員了兩個兒子簽訂征遷協議,拆遷面積共800多平方米。
早在龍興小區一期項目建設的時候,王勝利就在項目工地做清潔工。項目建設完工后,小區花圃公司聘請他做花圃工,負責小區綠化澆水,每個月工資2400元。“我一輩子都沒住過這樣的新房子!”對于龍興小區一期的環境,王勝利這樣說道。對于龍興小區二期項目,王勝利滿是憧憬。他打算以后再加點錢,擴購一套70多平米的安置房,將來可以留給女兒。
“腳踏實地、巧用方法”是法寶
在龍興小區二期征遷現場,拆遷隊員正在拆除一宗兩層高的房屋。伴隨著一聲聲的落錘聲,動遷人員滿是欣慰,因為這些是他們近40天來努力的成果。
“我們通常是利用中午或者晚上的時間,進行入戶宣傳、講解政策。有時還帶拆遷戶去看龍興小區一期安置房,這邊的環境挺不錯的,對他們促動比較大”。動遷四組組長楊俊雄說道。此前,動遷四組負責的動遷范圍內有一套2000多平米的房子,其中違建面積就1000多平米,征遷動員難度較大。在北峰街道組織拆除一宗房屋的違建部分后,動遷四組馬上跟進入戶做動員工作。連續兩個晚上,動遷人員與該拆遷戶都談到凌晨一點多,算賠償方案給他聽。終于,隔天中午十二點,該拆遷戶就來簽訂征遷協議了。
龍興小區二期征遷工作啟動后,北峰街道主要領導、各動遷組長、項目工作人員全員壓到征遷一線,堅持發揚敢打硬仗的作風,克服困難,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倒排計劃,掛圖作戰。“上午我們處理街道的事務,下午和晚上開展入戶動員,五個動遷組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同時在征遷中,我們的干部隊伍也得到了歷練,現在他們也成為了征遷能手。”北峰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澤鵬說道。
除了腳踏實地作動員工作,北峰街道還巧用方法,采用“兩違面積大小決定拆違順序”的“以拆促遷”新模式,按“兩違”面積大小順序予以強制拆除,達到“先拆違再拆遷,拆違拆遷互促共進”的目的,取得了顯著效果。
今年,北峰街道還成立了北峰片區征遷工作指揮部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員作為項目一線政策法規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急難險重突擊員的作用,通過成立項目征遷攻堅黨員突擊隊、開展“項目一線黨旗紅、破難攻堅當先鋒”活動等形式,著力破解影響征地拆遷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調處項目建設中的各種矛盾糾紛,在攻堅破難中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中攻堅破難。
據悉,龍興小區位于北峰街道霞美社區,系市、區重點建設項目,主要用于安置泉州軟件園一期、二期及附近片區拆遷戶。一期用地42.3畝,二期用地174畝,總建筑面積約45.3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小學、幼兒園、綠廊、公交始末站、消防站及社區公共配套等。(王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