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2日訊 “足球將成必修課,足球特長水平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11月26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將主導校園足球,并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校園足球進入升級版。
泉州培元中學標準足球場上學生正在上足球課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泉州業界引起極大關注和熱議。教育部這么大的一個舉措,學生、老師、學校、家長乃至方方面面,都準備好了嗎?
教育部:踢足球成必修課 將辦校園四級聯賽
在11月26日舉行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給出了有關足球教育的新動向。他表示,將完善政策,形成校園足球激勵機制;把學生足球特長水平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同時,將“充分考慮泉州房產片區內中小學對口直升問題,積極探索高中學校招收足球優秀學生的辦法,擴大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招生規模,把校園足球納入教育督導指標體系中”。
另一方面,足球也將納入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作為體育課必修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足球的機會。按照教育部的目標,將力爭到2017年在全國扶持建設2萬所左右的中小學校足球特色學校,以及200個高校高水平足球隊,并形成區域特色,擬建設30個左右的校園足球試點區縣。按照全國校園足球競賽方案,組織開展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
此外,足球還將納入體育教師“國培計劃”,計劃在2015年全國初步培訓6000名校園足球師資。
業界熱議:擔心足球變“奧數” 考核辦法值得商榷
對于教育部提出的要將足球特長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可能影響升學的做法,也引發了業界一番熱議。
泉州六中校長吳鵬飛認為,教育部的總體思路是好的,有利于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要踢好足球,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技能,還需要速度、耐力,將其作為體育必修課,對增強學生體質很有幫助。”同時,吳校長也覺得,足球是集體項目,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全局意識也將有所提高。
不過,是否將足球特長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校園足球納入教育督導指標體系中,吳校長表示值得商榷。“足球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具備一定的足球技能,學會鑒賞,而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成為足球運動員。所以考核辦法應更具體更慎重一些。”
而對家長來說,“足球可能影響升學”這一信息則相對比較敏感,“按照教育部的說法,是不是有足球特長的學生,今后有優先錄取或保送的優勢?這會不會又是變相的招生競爭?”鯉城實小五年級學生鄭琳的家長鄭先生表示,現在要上好的初中,面試什么的都很激烈,再來一個足球特長,豈不是讓家長更焦頭爛額?泉州二實小三年級學生林強的家長林先生也認為,不是一直說要給學生“減負”嗎?足球本來就是少數人練的項目,學生現在學業壓力已經很大了,再增加這么一項,還要評價考核,這是變相增壓??!
事實上,體育界不少知名人士也對此存有保留意見。資深足球評論員張路就認為,普及校園足球的目的在于讓更多人參與,享受足球的樂趣,不能把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另一位著名評論員黃健翔也表示,要尊重孩子的愛好,不應搞一刀切,如果把校園足球當成政績來抓,這會演變成“另一種奧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