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9日訊 貧寒的生活,似一道道枷鎖、一條條腳鐐,讓寒門學子在求學的道路上,充滿了艱辛和困阻,但鎖不住他們內心渴望飛翔的夢想。他們希望讓風吹干流過的淚和汗,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讓生活一步步好轉,讓風雨飄搖的家,不會支離破碎。
這期推出的兩名寒門學子,是對龍鳳胎姐弟,他們今年一起考上大學,面對貧寒的家庭,他們沒放棄心中的夢想,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撐起這個家。
學子檔案15:王茂林
高考分數:582分(理科)
報考學校:福州大學
學子檔案16:王桂青
高考分數:545分(理科)
報考學校:福建師范大學
高考剛結束
姐弟倆都去打暑期工
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兩位寒門學子,是來自安溪劍斗的一對親姐弟。高考一結束,來不及為畢業慶祝,15號學子王茂林就收拾好行李,來到泉州市區一家餐館當起了服務員。姐姐16號學子王桂青則來到媽媽所在的惠安某食品廠,在流水線上當起了女工。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桂青卻說不辛苦,“媽媽那個車間還要上夜班,更辛苦”。
這對來自安溪縣劍斗鎮前爐村的龍鳳胎姐弟王桂青和王茂林,在1995年10月的同一天出生。姐弟倆不僅長得像,也一樣聰明好學。茂林說,初中和姐姐同一所學校時,成績優異的姐弟倆在年級前五名中較著勁,姐姐化學好,弟弟物理棒,兩人互相幫忙弱項學科,又在暗暗比拼著成績。家庭條件雖然不好,但是聰明懂事的姐弟倆,為這個家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可是,2005年爸爸王金針在送貨路上出了車禍,不僅花費了巨額的醫療費用,爸爸也自此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媽媽的身上,沒念過書的媽媽只能在小廠里打工,孩子的學費、家庭的開銷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四處舉債。不過,每每到了交學費的時候,爸媽總是對姐弟倆說“書你們好好讀,錢我們想辦法”。
今年,姐弟倆都參加了高考,都是理科。弟弟王茂林582分,報考的是福州大學的機械設計專業。王茂林有些難過,姐姐平時的成績和自己不相上下,這次考試壓力太大,沒發揮好,考了545分。茂林安慰姐姐,上了大學再好好努力,一樣能改變家庭的命運,自己會和姐姐一起加油。姐姐最后報考了福建師范大學的化學專業,姐姐今后想當一名化學老師,讓學生們和她一樣發現化學的樂趣。
高考成績出來了,兩個孩子都上了本一線,王爸王媽很開心。常年因病在家的王爸也執意要出來工作,最終找到了份保安的工作,雖然賺得不多,但是為了兩個孩子的未來,全家人正在一起努力。姐弟倆說,他們長大了,要努力奮斗,撐起這個家。
【愛心接力】
愛似心靈雞湯 溫暖學子的心
昨日,牽掛寒門學子前途與未來的愛心電話,一通通打進海都熱線通968111,似一道道心靈雞湯,溫暖著每一位寒門學子的心。
來自泉州市區的張老師,被14號學子洪小慧的經歷深深觸動,“2008年,海都報推出陽光助學活動,給寒門學子雪中送炭,很有報道價值,我也一直在關注,如今自己的孩子已畢業,也有了工作,她也有了一定的積蓄和時間,可以來幫忙這些學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善事。”
同樣來自泉州的王小姐,也有這份善心。這次,她和丈夫想資助的對象是9號學子陳錦超,想資助他4年學費,如果有需要,我們還可以為他提供機械方面的工作機會。”
在清濛開發區人民檢察訓練學校工作的蔣女士,也打來愛心電話,她說,海都報陽光利群助學報道,引起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她們也愿出一份力,資助一些尚未被捐助的學子,讓愛心覆蓋到每一個需要的角落。
“夢想說”
兩個1995年出生的孩子,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沒有任何索取,而是自己走進社會,分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他們是這樣的年輕,人生才剛剛開始,未來有無限的可能,青春的好處之一在于,它賦予我們思想天馬行空的權利。而更為難得的是,“現實”并沒有成為他們的借口,在這對姐弟看來,夢想可以與現實并行,行動才是第一王道。(李梓召)
海都·利群陽光助學申報方式
◆報名條件:
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今年高考公辦本科錄取新生(不含免學費專業),原則上不與其他公益活動重復資助一名學子。
◆報名方式:
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告知學子的詳細信息,或寫信到泉州市豐澤區泉秀街恒祥大廈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14樓“陽光助學行動組”。
◆資助形式:
活動一次性資助每名陽光學子5000元人民幣。
◆申請資料:
(1)申請書或申請表1份(貼1張1寸近照);
(2)身份證復印件1份;
(3)貧困證明1份(戶口所在地鄉鎮、街道以上政府相關部門出具);
(4)高考錄取通知書復印件1份(可在通知書到達后補交)。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