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考順利結束。關于今年中考試卷的命題特點、考查重點等考生們關注的問題,泉州晚報記者特別邀請了我市一線教師對試卷進行點評和分析。
作文:通俗易懂 題目難度增加
■泉州一中初中語文學科負責人 高級教師朱靜怡
今年作文題的考查形式是對往年的延續,材料+作文,不過考查的主題卻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感覺太接地氣了,是特別通俗易懂的題目。當然,題目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它不但緊密扣住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即要求考生“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也符合部編版教材“立德樹人”的總原則。
作文給了兩個非常具體的材料,是兩個人物的事跡,這兩個故事都歌頌了建黨一百年來黨員干部們為了黨的革命事業、為了國家的發展建設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兩則材料都契合“家國情懷”的主題,而這也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上的內容。
題目“這些故事感動了我”,首先,題目有兩個構思點,一是“這些故事”,提醒考生作文應當體現不止一個的故事,二是“感動”,考生要寫出被什么感動,是事件?是人物?是變化?……文中應明確的亮出感動的內容,并引發相關的議論抒情。考生在審題構思時,可以就這兩個材料提煉出兩個人物的精神品質,并由此聯系自己或者身邊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或者由其中一個材料,聯想到與此相關的其他材料,從中找到相同點,以此展開寫作。
■泉州市培元中學初三年段長顏培杰、語文骨干教師李芬
今年的中考作文題所給材料講述了革命先烈的事跡:一個是革命時期的故事,一個是建設時期的故事。兩個故事都是考生所熟知的,大大降低了考生解讀材料的難度。命制的題目是“這些故事感動了我”,考生在學習與生活中了解、見識了大量的革命歷史故事、英雄模范故事,可供選用的素材豐富,大大降低了選材的難度。
與前四年省考作文題相比,變化之處是設置了具體的任務情境,要求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主題班會寫一篇演講稿。這樣的任務情境呼應了當下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設置的任務貼近考生的校園生活和語文能力訓練情況。中考前省內各地市質檢作文題圍繞“情境式寫作”做出了各種探索與嘗試,考生見識了多種樣式,心理有了準備,對此變化都能接受。
作文材料和題目的指向明確,降低了考生解讀的難度,減少了離題偏題的可能。當然,寫作前的解讀難度一降低,寫作時要出彩的難度就增加了,想要得高分的考生,就應在選材和立意上多下功夫,給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另外,演講稿的任務設置,對考生的邏輯構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泉州六中初三年語文備課組長 翁建斌
今年的中考作文題目,一是緊扣時代主題,讓考生在寫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高尚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鮮明的價值觀導向;二是以“注重思辨能力,關注自我成長”為考查和評價的基點,指向核心素養,體現一定的初高銜接傾向;三是采用“材料+命題”的形式,較易被考生準確把握,但考生還得深入理解材料的內在邏輯,選擇恰當角度,準確立意,才可能出彩。
寫作要求考生首先要仔細審讀兩則材料,挖掘出軍需處長和谷文昌所具有的無私奉獻、自我犧牲、信念堅定、責任擔當等共同點。其次,圍繞“感動了我”,要梳理出“哪些地方感動了我”來與聽眾分享;感動之余,考生最好還要聯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踐,寫出對自己產生了怎樣或顯或隱的影響。
總之,考生應結合材料、題目和提示語當中所蘊含的的思考點及其關聯,進行適當、合理的延展,將思維引向深入后展開感性敘寫或理性分析。如此,就可寫出不落俗套的好文章。
語文:以文化人 落實立德樹人
■泉州五中初三語文備課組長 林碧華
今年中考語文試卷的最大亮點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穩健著力推動學教方式的有效改革。
試卷選材富有時代性、思想性和典型性。例如:文學作品閱讀的《春走老山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紅色旅游”主題, 實用性閱讀的《中華美學賦彩體育名片》中“中國體育設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發展”,以及語基部分默寫的詩詞和小語段素材,古詩作者陸游,文言文段中的人物王連和諸葛亮,都滲透對考生理想信念與道德情操的正向引導與陶冶。
同時,試卷堅持守正與創新統一。依然重視教材,立足教材,關注教材資源,如文言文勾連《出師表》,文學類作品《重走老山界》勾連《老山界》。但穩中有變,古詩文默寫以精神品質、理想信念為載體,自然嵌入古詩文默寫的考查。把修改病句放進小語段閱讀考查, 且考查病句的具體修改。名著閱讀題也不是機械識記,而是調動考生閱讀作品的閱讀經驗,進行關聯思考,進行自主探究,提升閱讀質量。
數學:注重基礎 體現初高銜接
■泉州實驗中學數學教師 王金蘭
今年中考數學試卷的題型分布比去年略有創新,既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夯實,又加強了數學思維能力的考查。同時,今年中考數學卷以幾何模型為抓手,考查了考生圖形語言、符號語言、文字語言互相轉化的能力,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個別題目、題型也體現了初高銜接。
其中壓軸題的主要考點為二次函數(解析式、對稱性、增減性,第10題,第25題)、圖形的變換(幾何模型的提煉及應用,第16題,第24題,第25題)以及圓(包括隱圓、四點共圓,第16題,第24題)。其中,共頂點旋轉模型、一線三等角模型、四點共圓模型多次出現,考查了考生對模型的熟練應用。在思維考查方面,注重雙向思維考查,既有傳統的數形結合思想,也有結合已知和求證找到解題切入點的執果索因思想。
據考生反饋所知,今年試卷中比較難理解的題目是23題,田忌賽馬,此題沒有捷徑,仍需結合圖表分析所有等可能的結果,筆者認為,枚舉法最合適。22題作圖題,三線共點問題是比較新的題型,新即是難。另考生反饋24題第二小題也比較有難度。
英語:選材新穎 考查語言應用
■泉州七中英語教研組長、初三英語備考組長 王揮文
今年中考英語試卷難易適中,沒有超綱現象,也沒有偏、難、怪題,考點分布全面,梯度把握較好。同時,試題突出了在語言運用方面的考查。不難發現,閱讀能力仍然是中考試卷中考查的重點。同時試題也注重在語境中考查考生對詞語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中聽力部分選材多是考生熟悉的日常交際場景,所涉及的場景和語境都是貼近生活、及容易理解的,且基本沒有出現生僻詞語,語速也適中。單項選擇主要考查考生在語境中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分析、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完形填空整體難度適中。而閱讀理解材料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梯度明顯。另情景交際、看圖寫話和書面表達等題型考查考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今年英語試卷秉承了多年來的一貫特點:試題的語篇材料選材新穎,貼近時代生活,體現了跨文化交際意識,跨學科意識,話題涉及自然、社會、科學、文化、藝術,考查了考生對于自然及人文科學的了解和探索,體現了語言的工具性,對考生的詞匯量和語言理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物理:貼近生活 關注科技人文
■泉州市第九中學初三物理備課組長 陳淑瑜
今年中考物理試卷的題型、題量和結構與歷年基本保持一致,試題易中難比例適當,考查知識覆蓋初中物理主干知識,包括物質、力、熱、聲、光、電(含電磁)等模塊。
試題有三大特色:一是貼近社會生活。比如第11 題,取材來源于生活中的跳繩(跳繩也可以“發電”),考查電磁感應現象;第15題利用動車減速,將慣性知識與光學結合;第30題關注熱點提高糧食產量,考查考生是否會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密度的測量。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注重能力考查。比如第33題以自動抽水控制裝置為素材,將力學和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考查受力分析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突出了科學探究在物理學科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充分體現了物理學科素養。三、關注科技人文。以“天問一號、天舟二號和核心艙、5G無人配送車”等為背景,讓考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感受國家科技成就,培育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天工開物》、《早發白帝城》等挖掘素材,將傳統文化與物理知識相結合。
化學:穩中求變 知識覆蓋面廣
■泉州第十一中學初三化學備課組教師 黃梅桂
今年中考化學試題的絕大多數試題以生產、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為題設情境,突出“化學-技術-社會”的教育思想。整張試卷的知識點覆蓋面較廣,沒有偏題,怪題和高難度題。
試題難度適中,結構合理,以基礎為主,試卷容量恰當。題型、題量、賦分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單選題考查內容包含物質變化、環境保護、實驗基本操作、營養健康、化學式意義、物質的鑒別、化學反應速率、物質的溶解性等;非選擇題包含元素、原子結構、化學式的書寫和計算、材料題、氣體制取和收集、流程題、科學探究題及計算題。和近若干年來的中考題型相似,不同點在于第14題一改往年“找突破口”的推斷模式,而是提供資料信息,考察考生的閱讀分析、舉一反三的能力,也體現了初高中的銜接。
總的來說,今年中考的化學試卷不僅注重考生知識點的掌握,更注重知識點的運用。同時試題考察了考生挖掘情境中的能力,即能將題中信息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以及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勞動經驗和社會熱點等問題聯系起來。
歷史:關注熱點 考查核心素養
■北師大泉州附中初中歷史教研組長 陳美婷
今年我省中考歷史試題延續了往年試卷的特點,保持30題客觀選擇題與4大題主觀材料題的題型設置。在考點設置上,充分關注時代熱點,如通過史料的解讀考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知識點,結合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的歷史使命,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通過對時政熱點的關注,考查考生對其歷史淵源的掌握程度,充分反映時代要求。
試題重視對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知識的考查,如原始農業的發展、唐朝的統治措施與治世局面的出現、中國民族工業、世界近代社會的重大發展等知識。同時,充分滲透考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例如以科舉制的考試內容由儒家文化轉變為詩詞歌賦促進了唐朝詩歌文化的興盛為辨析題,考查考生運用唯物史觀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事件;同時,通過圖片以及相關史料考查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試卷隨處可見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五大核心素養的展示。
道德與法治:關注熱點 試題設問靈活
■泉州一中德育保衛處主任、初三政治備課組長 陳志偉
今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的試題主要圍繞考生核心素養培育,立足課程標準,選材時政熱點,如包括有革命精神、鄉村振興、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反食品浪費法、三牛精神、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建黨百年等情境材料。
試題滲透到時事、漫畫、說明、體現、組合式等常考選擇題型和判斷說理、新聞點評、意義、做法等問答題型中,既注重考生基礎知識、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考查,也要求考生要善于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國家發展,提升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學會做“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可以看出,試卷整體在時事、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等幾個模塊分數分布合理,題型穩定,難度適中,設問靈活。據考生們反饋總體良好,但要得高分不容易。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新聞點評題的格式回歸到最為原始的設問方式,考生可以從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作答,值得關注。
初二年會考
地理:突出基礎 試題選材新穎
■泉州實驗中學初二地理老師、中學一級教師陳麗香
今年地理中考與學業水平考試考查地理學科素養,以真實情境考查文化自信、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因地制宜、人地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觀念。試卷突出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學科思想與方法的考查,關注學習過程的考查,關注學生實踐力的考查。
與去年相比,世界地理部分分值略有增加,試題主觀題增加,且分值有2分或3分,學生反饋題目新題較多,但與平時訓練題目有些相似,答題較為順手,時間也較充裕。試題選材新穎,來源豐富、案例鮮活、情境多樣、問題多元、結合時事熱點,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關注思考當今社會生產與生活。
試題倡導生活化的地理教與學,學會運用實證案例,應用學科方法,探究解決地理問題。主要考查了中國科學事業發展、我國生活中的地理、生態環境問題等,同時結合今年建黨100周年鄉土地理題目考查了紅色研學旅游路線,而綜合題中國區域部分考查了南水北調工程東線和中線、川藏鐵路和新疆的農業。
生物:難易適中 注重基礎考查
■泉州第七中學初中生物備課組長 梁端紅
今年中考生物試卷難易適中,立足于基礎知識考查,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主要考查考生的學以致用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此次試卷也很注重考查考生對資料、圖片、圖表、數據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環境保護意識,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和態度,健康的生活習慣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
其中選擇題的題型覆蓋面廣,每個主題都有涉及。在選擇的壓軸題中,其圖表結合,需要考生通過分析方可得出答案;另非選擇題的設置,與自然環境、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注重去考查考生一定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考查基礎知識也注重考查考生對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落實。就試卷整體內容來看,其難易程度主要體現了平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沒有偏題怪題,知識點覆蓋面比較廣且靈活。(晚報記者 陳士奇 陳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