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報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就是分數夠不夠。考生的分數以及隱藏在招生錄取當中的各種分數線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高考志愿填報專家梓燚老師提醒:了解各種分數線,才能夠更準確地選擇高校和專業。
重點院校排位或上升 參考往年要更慎重
控制線就是我們常說的切線,以往文史類和理工類各切本一、本二兩條線,今年批次合并之后,僅有一條本科控制線,對應的其實就是之前的本二控制線。控制線并不是人為劃定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比例自動生成的。比如假設福建省招收10000名學生,按照1∶1.1的比例切線,那么排名11000名的學生的分數就是控制線的分數了。除了切線比例,試卷難度、招生計劃數也會影響控制線。從控制線的形成機制可以看出,每年一定會有線上落榜的情況出現。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落榜的人是控制線左右的學生。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許多控制線上十幾分,甚至幾十分的學生,也會由于填報志愿失誤落榜。
家長和考生應當關注的另一條線叫投檔線,是指高校的投檔分。高校的投檔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取決于高校的招生計劃數和往年的招生位次。今年由于本科一、二批次合并,考生有了更多的填報機會。與此同時,自主招生取消,不參與強基計劃的高校釋放更多的招生計劃,料定重點院校的投檔分和招生位次都會上升,需要更加慎重對待往年的參考分。
參考一分一段表 中部考生更要關注單科成績
一分一段表即體現出同分數有多少考生,該分數對應全省的排名是多少。一般分數越高,集中的人越少,填志愿越容易精準;分數越低,集中的人越多,越不好填報志愿。當某一個分數段的考生較多、較集中時,考生應當結合自己的排名了解自己在所在分數段的位次,才能更準確鎖定大學。
同分數考生的排位是由單科成績來決定的,文科最先看語文成績,理科最先看數學分數。越是中部的考生,同一分數的人數越多,他們越要關注自己單科成績,以更好地判斷自己在同一分數考生當中的位次。
“三分”與線差、級差 不能僅看一年數據
“三分”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以華僑大學為例,2019年面向福建文科類錄取的最低分是563分,最高分是587分,平均分是571分。在本一線上,最低分等于錄取線,這是報考的重要參考。平均分的意義在于:第一擇校參考,越好的學校平均分越高;第二擇專業參考——如果在平均分以下最低分以上,就可能被調劑。每個專業的錄取分數也有“三分”,因此不能僅看一年數據,至少三年,進行對比,才能盡可能避免特殊年份造成的分數誤差。
線差則是考生成績、高校錄取成績與批次控制線的差額,可分為批次線差、院校錄取線差、專業錄取線差。正常情況下,若某一個考生的分數與批次的線差越大,與院校錄取的線差越大,與專業錄取的線差越大,錄取的概率就越大。(記者張素萍 實習生陳倩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