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行動第二站:德化三班中心小學
閩南網1月20日訊 走訪完德化雷峰中心小學后,海都記者驅車前往下一站德化三班中心小學。比起黃土飛揚的雷峰中心小學的操場,這里操場地面已鋪上水泥,三幢樓房毗鄰而立。不過,學校供孩子休閑娛樂的設施還是少,操場中間有個籃球架,兩張石頭桌子桌面已不知去向,只剩光禿的桌柱。
飯后,孩子們結伴在操場邊曬太陽看書
三班中心小學蘇副校長說,現在的水泥跑道是前幾年財政撥款修建的,但是水泥跑道硬,孩子們喜歡追逐打鬧,容易磕磕碰碰。目前,三班人到全國各地開陶瓷店就有2000家左右。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孩子只能留守當地。德化三班中心小學共有640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42人。
鄭思琪、賴明真、馮英豪、陳華烽是學校僅有的4名住校生。他們把宿舍當家,當別家孩子躲在父母懷里撅嘴撒嬌時,他們已學會獨立,甚至去照顧別人。他們的新年愿望,無不是渴望全家團圓。
“期末考個好成績,去市區找媽媽”
8歲的鄭思琪父母離異,她的心愿是希望媽媽來看她
每周五下午,同學們都被父母牽著手帶回家,8歲的鄭思琪踮起腳,望著門房前通向學校的馬路,直到天黑,她知道爸媽這周又不能來看她了。她低頭走出門房,拉著伯母的手和門房叔叔說再見。“媽媽真的太久沒來了,也沒有電話。”她滿臉的委屈,眼皮耷下來。
思琪的父母現已離異,爸爸把她托付給伯母照顧,偶爾回來看小思琪。
她不懂得“離婚”的含義,但從伯母口中,她知道“離婚就像爸媽那樣,不住在一起,剩我一個人住校。”爸爸常在電話里叮囑她要好好學習,聽伯母話,他們就來看她。為此,她的成績始終保持前3名。可是,媽媽來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她掰出4個手指,也許是四星期,也許是四個月。她希望期末能考出好成績,拿著成績單去市區找媽媽。
思琪低垂著頭,長長的睫毛如蝶翼般忽閃,她說,等她長大了要送媽媽一個黃色戒指。因為媽媽喜歡。記憶里,有一次,爸媽帶她去逛街,媽媽喜歡黃色戒指,爸爸最后買了一個白色戒指送她,媽媽當時不開心。“等我送給媽媽黃色戒指,她開心,爸媽和我又能住在一起了。”她篤定地說。
思琪身高1.1米左右,說話細聲細氣,同宿舍的賴明真喊她“小不點”。賴明真記得,小不點剛住宿舍時,每晚8點半熄燈。小不點躲在被子里哭,早上6點起不來床,躺在床上哭。為了安撫思琪,晚上她總會拿本書陪著思琪睡,等思琪睡著,宿舍也該熄燈了。“這倆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教語文的林老師說。
半個學期剛過,思琪學會自己洗頭洗澡,還會將衣服、褲子、襪子分開洗。思琪說,不想給伯母添麻煩。“我現在這么乖,媽媽是不是很快會來看我呢?”思琪眨巴著亮晶晶的眼睛問。
“希望有個兒童手機,可以給媽媽打電話”
六年級的陳華烽從一年級就住校,他希望能有一個兒童手機給媽媽打電話
陳華烽伸出凍瘡的手,令人心疼,他的爸爸在德化城關打工,媽媽在老家務農,他一周回家一次。他希望能有一個兒童手機,可以給在老家的媽媽打電話。
“只有在夢中燈影里見到爸媽”
13歲的賴明真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她的心愿是想要更多的文學書籍
晚上8點整,賴明真拉著小思琪從自習室回到宿舍,準備洗漱睡覺。
賴明真的爸媽在德化縣城工作,周末回家,她只在半夢半醒間看見父母疲憊的身影。“就算在夢里,爸媽仍埋頭燒陶瓷,留給我的,只有背影。”她低垂著頭,額前劉海遮住眼神,雙手交叉握緊。
她明白父母辛苦工作是為了供她上學,所以她想要更多的文學類書籍來開闊眼界,將來寫出好文章投稿掙錢。她現在一周有10元零花錢,可從來舍不得花錢買吃的,她把錢攢下來買書。床頭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她省了一個月的零花錢買的。
她愛看,更愛寫,去年開始,她嘗試寫科幻小說,但每次寫完,總怕被老師同學取笑。音樂課上,她最煩唱《燭光里的媽媽》,“我真的只有在燭光或燈光里才能看見他們。”語文課本里有下雨天,父母給孩子送傘的故事。她常把自己想象成那個孩子,享受父母關愛。
她把宿舍當作家,為了讓“家”更漂亮,她畫各種圖案,上色、裁剪,貼在宿舍墻壁。她抱起思琪,指給她看那個小粉蝶圖案,思琪在明真懷里笑得開心。自從思琪搬進宿舍,她洗衣服時,思琪就像小尾巴一樣,站在旁邊。
時間長了,小尾巴也學會洗衣服。她像姐姐一樣照顧著思琪,晚上熄燈前,明真先給思琪蓋好被子,掖好被角,她才安心去睡。
心愿漂流
1.鄭惠玲:我的心愿是爸爸、弟弟、奶奶、爺爺在一起過年,如果少個人,就不叫過年。
2.盧珺宇:我想爸、媽、姐、弟在一起,幸福快樂。
3.陳曉嫻:我希望全家人團團圓圓、快快樂樂地過大年,我不需要那些壓歲錢。
4.林瑞發:我的新年愿望是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
5.馮偉強(六年級):我今年唯一的新年愿望就是讓媽媽在春節前幾天能休息一下。愿她能過上一個不受工作拘束、自在快樂的春節!
6.賴桂水(三年級):我的心愿是我們一家永遠團圓在一起,永遠不分開,我們一家要開開心心度過這個美好的新年。(海都記者 花蕾 張帆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