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質將燒好的瓦片搬出窯洞。
傳承傳統工藝 建設美麗鄉村
“制作瓦片最關鍵的就是燒制,窯洞里的溫度得控制在1300度以上,在燒瓦期間窯工們必須時刻控制好窯內的溫度。”涂文質說。每燒一窯瓦片,從裝窯生火,到冷卻出窯,頭尾通常要20多天。每窯4萬至5萬片瓦,成品占八九成。
“以前燒窯都是用山上的木材和茅草,由于長期的使用會造成林地的破壞和大氣的污染,后來改用燒煤。”涂文質說,改用燒煤后,只要用大火燒4天,小火燒3天,瓦片就可以燒熟,這樣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燃燒后的煤渣也可作為材料用于鄉村道路的鋪設。
“現在人老了做的慢,每天用瓦斗制作瓦坯大概只有五百多塊,這樣一步步用手工慢慢制作出來的瓦片和機械制作的瓦片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涂文質說,“村里的很多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像這樣的‘苦力活’也少有年輕人愿意來做。”
令人欣喜的是,順應現代人歸真返璞、回歸自然的審美心理,德化在建設美麗鄉村時,許多建筑物裝修推行德化傳統民居的“白墻灰瓦”風格,青灰瓦又重新迎來春天。只不過,現在高層建筑的瓦片,大多是機制的,和傳統意義上的用手工制作的灰瓦片,工藝上有所區別了。
現在,德化僅剩西洋村的這個瓦窯還在維系著傳統的瓦片燒制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建筑所用的瓦片大多是機械瓦片,傳統工藝燒制的瓦片大多只是用于古大厝和普通舊民居維修,手工瓦片市場日漸萎縮,許多瓦窯工只好改行。”涂文質說,現在的生產都是根據客人的需要而預訂的,一年大概只有燒一兩窯。
青灰瓦片給人以素雅、質樸、寧靜的美感。“傳統手工燒制的瓦片耐曬耐風化,防止雨水滲漏,有延長屋頂壽命的作用。當瓦片交疊鋪設于尖斜式屋頂時,可產生一個用于隔熱的氣流間距。”涂文質說,他還是會堅持把這項老手工藝傳承下去,讓德化唯一僅存的傳統制瓦窯火生生不息。(記者 潘賢利 通訊員吳有森 李宏圖 文/圖)
涂文質將細沙撒在瓦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