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德化縣赤水鎮戴云村的戴云山,海拔1856米,雄奇險峻,氣勢磅礴,素有“閩中屋脊”之稱,是戴云山脈的主峰,與臺灣阿里山遙遙相望。
戴云山雄奇險峻
戴云山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孕育和保存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藏著無數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僅瀕危或特有植物物種就達115種,至今仍在不斷增加中。
2013年,保護區發現了珍貴的金斑喙鳳蝶,它是中國唯一的蝶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排名世界八大名貴蝴蝶之首;2014年,發現黑斑肥螈,別稱“四腳魚”,與末期恐龍同處一個時期,堪稱“活化石”;日前,又發現一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鐘萼木,是中國特有樹種,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驚艷的背后,和多年來調查人員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的努力分不開。近日,本報記者有機會與調查人員一同探訪保護區,并傾聽他們背后的保護故事。
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不少游客
【背景篇】
戴云山珍藏9種 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
戴云山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85年,2005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幾個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泉州市唯一的自然生態類別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東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重點保護對象是我國大陸分布最南端、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性黃山松群落,重要的昆蟲和植物模式標本產地,蘭科植物資源以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瀕危動植物物種。
純色山鷦鶯
保護區內天然分布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水松、南方紅豆杉、銀杏和最近才發現的鐘萼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7種,福建省重點保護植物25種。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云豹、黃腹角雉、蟒蛇、豹、金斑喙鳳蝶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6種。
據悉,戴云山是中國大陸西南部高山植被物種過渡到臺灣地區的一個重要跳板,是研究臺灣高山植被起源、高山植物群落形成的最關鍵地帶,被譽為“連接大陸與臺灣的一條綠色血脈”。為此,福建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注: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2009年倡導了由德臺兩地輪流互辦至今的“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該研討會已成為海峽兩岸加強交流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