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業出口迎來國際金融危機后的第一個高速發展期。泉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德化陶瓷業出口日用陶瓷6402批次,貨值1.23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92.5%和87.01%,出口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
“去年,德化陶瓷出口單價普遍提升了20%,這是我們整個陶瓷業轉方式、調結構后呈現的一大亮色。”談及德化陶瓷業的出口,縣陶瓷同業公會秘書長賴耀清顯得很樂觀。
作為當地的傳統支柱產業,多年來,陶瓷業份額占據德化縣70%以上的工業產值。如何在確保產業平穩增長同時,讓其發展更具“綠色”?德化首先是給產品“提檔”,努力扭轉扎堆于中低端產品的不利局面。加快承接歐洲、日本及臺灣陶瓷“綠色”技術轉移,成功引進兩條日本環保陶瓷生產線。成功研發出納米抗菌瓷、紅壤陶等環保型產品,特別是針對“輕質陶”易碎的特點,重點研發出的“重質陶”,已約占新產品的40%-50%,全縣累計年開發個性化低碳型的新產品達2000多種。
去年以來,德化陶瓷業賴以發展的瓷土價格持續走高,當地企業開始在集約化利用瓷土上下工夫。不規整的陶瓷碎片堆積如山,被鏟車一車車運往生產車間,倒入特制的粉碎機粉碎后制成瓷粉,重新投入煉爐再制成瓷泥再利用……德化1000多家陶瓷企業全部實現了碎瓷再利用。
在永德信生產車間,記者發現,由于采用一次燒成環保陶瓷開發工藝,整個車間竟然見不到一片碎瓷。“采用低溫一次燒成環保陶瓷,可降低能耗25%,同時產品合格率幾乎達到100%,還可延長窯爐窯具使用壽命。”公司總經理郭山玉說。如今在德化,超過五成的陶瓷企業開始采用一次燒成環保陶瓷開發工藝。
“‘綠色戰略’的推行,保住了我們德化的環境與發展的可持續性。同時確保了晉江中下游的水質安全,更重要的是,整個德化陶瓷業從此踏上了轉型之路。”德化縣委一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記者 何金 通訊員 黃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