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天臺和電梯里的高清智慧監控系統、組建鄰里學堂為小區學生定期輔導作業、將小區公共停車位進行規劃,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等,一件件民生實事、一項項惠民工程、一次次真情解憂,化作一幅幅生動圖景植入群眾的心坎上、口碑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今年來,德化縣推動黨的組織向小區延伸、重心向小區下移,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建立黨組織引領下的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激活小區治理“新活力”。
“問診議事”讓
“民意”變“滿意”
“小區快遞常常找不到,能不能安裝快遞柜統一投放。”“一樓消防通道頻繁出現摩托車亂停放現象,不僅占用了空間影響進出,也存在安全隱患。”“建議物業在四樓安裝防控門,刷卡進出。”“瓷都廣場的噪音太大了”……在龍潯鎮時尚華庭業主群,一個個事關小區物業管理的問題被提出來。
如何聽取“民聲”,服務“民生”,南門社區“大黨委”建立的物業黨建聯席會給出了答案。
近年,南門社區“大黨委”進一步探索黨組織引領下的物業黨建聯建工作,將黨建工作向物業管理延伸,把與物業管理企業、小區業委會等有關的各方統領起來,共同參與小區治理,統籌轄區資源,促進自治共融。
南門社區大黨委物 業黨建聯建聯席會召開,共同討論小區治理
在事務共商、矛盾共解方面,社區“大黨委”每月不定期召開物業管理提升工作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小區突出矛盾問題。例如:針對瓷都廣場歌舞噪音長期擾民問題,社區“大黨委”召開聯席會共同研究制定了“三限一服從”文明公約,組織“大黨委”有關職能單位、小區黨員志愿者等組建成立瓷都廣場文明歌舞活動志愿督導隊,常態化開展歌舞隊伍文明督導工作,并由社區投入建設噪音實時在線監測設備,形成長效治理合力,有效破解瓷都廣場歌舞噪音擾民問題。噪音擾民投訴件較去年同比下降80%。
志愿者勸導群眾有序停放車輛
時尚華庭位于德化縣最繁華的鬧市中心,“停車難”導致的“亂停車”在這里尤為顯著。“‘停車難’不僅讓有車居民煩惱不堪,而且由此引發的亂停車、堵塞消防通道等問題也影響了社區的安全與和諧。”社區黨支部書記陳瑩瑩說道。針對這一問題,小區黨支部聯合業委會、物業公司通過多種渠道“收議題”,聯席會多方懇談“出主意”“擬方案”,居民表決“說了算”,最終,小區形成了“兩停三不停”公約。一方面,由物業公司在小區通道單邊畫線新增摩托車停車位,并加強安保人員巡邏頻次,引導車輛有序停放,對亂停放行為及時勸阻和糾正,確保車輛停放規范有序;另一方面,聯合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公安局不定期開展執法、勸導宣傳活動,為居民營造安全暢通、規范有序的小區環境。
“聯席會讓以前的‘無事不見面,見面無好事’,變成現在的‘事先多溝通,遇事多協商,難事共解決’。”陳瑩瑩說。
“陌鄰”變“睦鄰”
居民幸福多1℃
“樓上樓下不知名,隔鄰隔居不知姓。”已成為許多小區鄰里關系的一個縮影,為緩解這種“城市陌生癥”,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潯中鎮陽光社區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要求,積極打造“睦鄰黨建”品牌,讓“陌鄰”變“睦鄰”。
居民在老鄰居活動中心參與活動
王厝山新苑小區內的老鄰居活動中心正是由此而來。王厝山新苑的“紅色業委會”了解到,安置回遷的老人們平時在沒有圍擋的架空層打牌,居民們“希望能有一個既能遮風避雨又能冬暖夏涼的休閑場所”的渴望愈發強烈。得知這一需求后,“紅色業委會”積極與陽光社區協商,利用居民樓架空層改造成“老鄰居”活動場所,為小區居民提供休閑、健身、交流的場所,構筑鄰里互助的生態圈。“以前鄰里之間難免有點小糾紛,自從有了‘老鄰居’活動中心,業主之間溝通多了,矛盾自然就少了。”王厝山新苑業委會成員、老鄰居活動中心志愿服務隊隊長梁偉峰說。
黨員志愿者在社區圖書館為居民科普養生知識
近年來,陽光社區探索推進“大黨委+物業+居民自治”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按照“156”工作機制,即建立一個治理全覆蓋、訴求快響應、服務零距離的和諧王厝山小區的目標,采取進門問事、線上論事、聚言議事、齊心辦事、群眾評事等5事工作法,履行政策宣傳、信息收集、鄰里聯絡、環境監督、文明勸導、志愿服務6項職責,通過搭建“微平臺”,做好“微服務”,點亮“微心愿”,傳遞“微幸福”,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辦好事,推動實現服務群眾“鄰”距離,黨建引領“鄰”聚力。
這也是德化縣全面深化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推動小區共建共治共享的一個生動縮影。
據了解,德化縣以31個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聯合掛鉤理事單位、駐區單位、共建單位、“兩企三新”組織等設立社區“大黨委”,統籌工匠能人、文藝能人、草根能人、銀發能人等力量,以黨建引領推動小區共建共治共享,持續構建“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小區治理體系,把小區打造成有質感有溫度的幸福家園。目前有700多名小區能人登記“入庫”,涵蓋理發、家電維修、非遺手工、書畫、音樂等10多個不同領域;組建鄰里幫幫團、鄰里互助小組、家電維修等能人服務隊54支,常態化開展家電維修、手工縫紉、鄰里課堂、文體活動等“鄰里小事互幫互助”便民服務活動251場次。(林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