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眾多專業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哪些專業符合行業需求,未來發展前景較好?針對考生們關于選專業的疑問,此次記者通過整理泉州多所高校提供的一些數據分析,結合高校招生就業辦指導老師的建議,為考生們挑選專業提供一些參考信息。
第三產業對畢業生需求大
近日,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93.5%)。2017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生化與藥品大類(93.5%)。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最多的行業是“教育業”,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學教育機構。而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最多的行業是“建筑業”,就業比例增長最多的是教育業。這一報告還指出,本科的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專業,高職高專的社會體育、市場營銷等專業為近年來的需求增長型專業,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
記者從黎明職業大學學生工作處了解到,建筑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該校2014屆至2017屆畢業生四大行業主要流向。而從去年的調研數據發現,2017屆畢業生就業行業占比最大的為建筑業,另畢業生人數占比較多的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和財經、商貿類專業所服務的制造業和批發和零售業也在畢業生就業行業中名列前茅。此外,泉州師范學院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萬老師也指出,在行業流向方面,以該校2017屆畢業生為例,其普通師范生就集中在“教育”領域(50.33%),非師范生行業布局較為多元,主要流向“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5.13%)和“批發和零售業”(18.79%)。另根據數據統計,“如傳媒、房地產、醫療大健康、互聯網、金融、旅游、教育等,亦是近幾年及未來熱門或有前景的行業。”
同時,泉州信息工程學院負責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介紹,從近年的企業招聘情況來看,第三產業的招聘需求越來越大。對此,仰恩大學宣傳部負責老師分析指出,在國家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形勢下,以企業為主體的用人單位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期和突破期,用人標準也隨之提高。學校近年來在與用人單位的訪談中也了解到,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產品和服務更新的速度加快,許多用人單位、企業不僅對畢業生的專業有要求,同時也對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而這些能力也成為專業之外的附加值。
高校專業設置對接產業發展
除了行業需求量大的專業之外,針對本地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本土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許多泉州高校也貼近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構建以應用工科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的專業結構。以仰恩大學為例,該校近年來就通過探索推行“廠中校、校中廠”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搭建有效的實踐育人平臺,在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同時,也助力于學校培養出符合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學以致用,各大高校也一直積極與企業聯合開展合作。以黎明職業大學為例,學校如今就立足應用工科和現代生產性服務為主的專業布局,契合產業需求制訂實施學校“專業群服務產業群、專業鏈服務產業鏈”專業建設規劃、二級學院“專業集群化和特色化發展”發展規劃,探索“互聯網+”“新材料+”等跨院系虛擬專業群建設模式,培養“斜杠人才”。專業設置從原有近50個專業調整為36個,突出區域特色新增4個專業,形成了對接泉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的8個專業群。
另外,記者也從市教育局高教科獲悉,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有省級示范性應用型專業群6個、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28個、高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30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示范專業點培育項目10個、應用型立項學科10個、應用型培育學科6個和市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39個,初步形成覆蓋重要產業鏈的專業布局。同時,為滿足我市重點產業人才需求,泉州市從2016年起,將我市紡織鞋服、石化、印刷、食品、海洋等產業急需、相對艱苦但生源不足的19個專業列為“正面清單”,并對所招收的高職學生實施學費減免(每生每學年0.6萬元)。此舉在全省尚屬首創,力度大,成效顯著,相關專業錄取率逐年攀升。
選專業時要考慮職業規劃
面對各類專業,如何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專業?對此,泉州師范學院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萬老師給予的建議是,考生們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要懂得把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進行考慮。首先,考生要考慮清楚自己希望有個什么的未來,同時對社會的需求要有所了解,根據二者的共同需求來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再根據職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選擇所學專業。其次,綜合考慮高校、專業的熱門度以及家庭經濟能力承受能力,確保能考上自己心儀的高校或者專業。
“招生中的‘熱門專業’并不是某個專業實力高低的劃分,‘熱’或‘冷’只取決于填報的人數,而不是專業好壞之分。”泉州經貿學院招生就業辦老師指出,由于專業的選擇往往決定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方向。不同專業畢業生求職的難度和就業的質量都存在差異,因此考生們在選專業時要從職業規劃的角度考慮,并進行綜合考量,不要盲目跟風。除了選擇要考慮自身情況,如興趣、愛好等,還記得參考相關專業的就業信息。(記者陳士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