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小偷不可怕,就怕小偷有文化,盡偷貴的。
閩南網4月17日訊 昨日上午,在安溪縣公安局的院子里,幾張長桌擺成一排,上面堆滿古物和文物,琳瑯滿目,讓人仿佛置身于古玩市場。
這些古物和文物,總價值高達數百萬元,全部是被一個古厝大盜團伙偷走的。團伙有7人,有專門負責踩點、收集古厝信息的,還有從事古玩販賣的業內人士,充當“鑒寶專家”,在對目標進行估價后,再決定對古厝的哪些物件動手。
一年下來,這個團伙總共作案40多起。目前,7人均已落網,警方已追回被盜文物近百件,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一排長桌上,排滿被盜古物和文物,猶如古玩市場
破案:
近百件贓物被追回 數十件為明清文物
去年10月30日凌晨,安溪城廂鎮同美村村民陳先生發現,該村協全角落“協全厝”祖厝里的龕、木頭、鎏金全部不見了,4根石柱底部的兩對雕花石珠,也被替換成普通的石頭。這些古物,有的年代已經100多年,價值不菲。
安溪警方調查發現,除了城廂鎮,安溪鳳城、魁斗、藍田、蓬萊、祥華等鄉鎮,也陸續發生古厝文物失竊案,而且延伸到外縣市,永春、德化乃至南平、永安等地,也有同類型案件發生,多達數十起,案值高達數百萬元。這些案件的作案時間、手段等都高度相似,應該是同一伙人所為。
進行串并案調查后,民警調取大量監控錄像,發現幾名盜賊作案時,都戴上面具、帽子,在多個案發地,監控都拍到一輛桑塔納轎車,但每次牌照都不一樣,套牌的可能性很大,警方判斷,該輛車正是作案工具,而這些人,是有反偵查意識的專業盜竊團伙。
大量排查下,永春人李某華、肖某輝、林某毅和德化人陳某新等7人組成的團伙浮出水面。今年4月10日至11日,在泉州市公安局及永春、德化警方支持下,專案組民警分別在永春五里街鎮、下洋鎮及德化三班鎮等地,將7人全部抓獲歸案。
嫌犯交代,自去年3月以來,他們先后在南平、永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地,作案40多起。目前,警方已追回被盜文物近百件,其中數十件系明清時期的古文物,經初步估算,涉案價值高達數百萬元。
嫌犯:團伙有“鑒寶專家” 通過微信群交流
團伙中的頭目,是今年32歲的永春人李某華。
李某華在農村長大,對閩南古厝文物的價值有一定了解。他自稱,學不來扒竊的功夫,而偷盜雞鴨這類事,又感覺太低端,游手好閑的他,便盯上古厝里的各種文物。在此之前,他已經兩次因盜竊古厝文物,在泉州、漳州蹲過牢。可出獄后,他仍不思改過,不僅以“過來人”自居,召集人馬,組建團隊,并找到肖某輝、林某毅兩名從事古玩販賣的業內人士,同他們交流,進一步加強對古厝文物、市場行情方面的認識。
這幫人的分工也很明確,作案前,一般由李某華帶隊踩點,到各個鄉鎮,打聽、查看比較有名的老房子,與當地村民攀談了解,甚至假裝成閩南古厝的愛好者。踩點拍下照片后,傳到該團伙組建的微信群里,進行交流,經肖某輝、林某毅鑒寶、估價、尋找買家后,決定偷哪些物件。
在作案手法上,辦案民警稱,這個團伙稱得上是專業級別,用千斤頂、鋼鋸等工具,嵌在墻上、屋檐上的物件,都能完整被剝離下來。安溪祥華兩處古厝門口的8件青石,上有精美的梅蘭竹菊影雕,每塊青石就重達200斤左右,總價值達10多萬元,這么重的物件,他們也是一次性就偷走;放置在石柱下、帶有精美雕刻的石珠,也被用千斤頂頂開的方式搬走。
□延伸閱讀
古厝最好裝監控防盜
泉州很多古厝都有不少精美的物件甚至文物,近年來也多發被盜案件,本報也曾多次報道。
今年4月12日,安溪龍涓鄉內灶村,清代鎏金輦轎險遭賊手,幸在村民圍追堵截下,一名盜賊被抓住,另兩名同伙也相繼自首,但轎子卻遭破壞。
今年1月25日,南安溪美崎峰社區鄭氏祖厝墻上,4塊石雕被小偷挖走,鄭氏祖厝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
去年2月,泉州鯉城江南街道上埕村和登峰村,兩座百年古厝相繼“遭賊”,大門口精美的青石雕全部被盜。
去年5月初,晉江池店鎮也有一座古厝被盜,石雕和木雕被“一鍋端”。
更有甚者,南安碼頭鎮金中村,一間100多年的古厝,十幾年來接連遭賊8次。
這些被盜古厝大都無人居住,給盜賊留下可乘之機。泉州市文物部門相關人士稱,古厝大多分布在農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搬入新房,導致古厝荒廢,有的根本無人居住,有的僅由老人留守,防護措施比較薄弱,小偷往往容易得手。
該如何保護古厝?文保人士建議,古厝主人可在古厝或附近路口安裝監控錄像,加強防范力度。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認為,一方面,村民要提高對古民居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日常巡查,防止小偷踩點;政府部門也要對古玩流通市場加強監管,公安等也要加強打擊。(海都記者 陳邵珣 通訊員 蘇全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