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0日,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茶品牌建設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以“踐行‘三茶’統籌,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共同研究探討中國茶產業的品牌建設道路。
論壇上,《2023中國名茶品牌傳播力指數報告》重磅發布,安溪鐵觀音憑借優異的茶葉品質、優秀的市場口碑、多元化的品牌傳播策略,展現出強勁的品牌傳播力,位列指數排名第一名。安溪縣委書記吳毓舟代表安溪縣委縣政府上臺領取“中國名茶品牌傳播力指數”紀念章并發表獲獎感言。
此外,安溪鐵觀音還榮獲“2023大眾喜愛的中國茶品牌”“2023外國人喜愛的中國品牌”榮譽,安溪縣茶業發展中心入選“2023茶品牌成長優秀案例”,八馬茶業、華祥苑入選“2023大眾喜愛的中國茶企品牌”,八馬茶業入選“2023科技引領茶品牌發展優秀案例”,華源茶業入選“2023茶品牌創新發展優秀案例”。
這些榮譽的取得,顯示了消費者對安溪鐵觀音的喜愛,也體現了安溪鐵觀音近年來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成效。近年來,安溪縣深入踐行“三茶統籌”理念,以創建國家首批農業現代示范區為契機,弘揚茶文化,做強茶產業,提升茶科技,充分發揮基礎管理扎實、產業鏈條完整、產業配套齊全、茶葉電商發達、銷售渠道暢通等優勢,打造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安溪模式”。安溪全縣涉茶行業總產值達320億元,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達1432.44億元,連續8年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參與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名副其實的“雙世遺”。
茶史文化,賦能品牌建設
在閩南方言中,“茶”發音為“TAY”,而英語中茶的發音為“TEA”,法語中為“THE”,非常相似。據傳,歐洲對茶的譯音被語言學界認定為閩南方言“茶”的發音。可見安溪茶對世界茶文化的影響之深由來已久。
安溪茶對世界茶文化的影響,不只體現在語言變遷上。安溪產茶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安溪茶自古以來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文化符號。早在宋元時期,隨著泉州港的興起,安溪茶就作為重要的出口商品走向世界,遍及今東南亞、西非、北非等58個國家地區。明清時期,安溪茶葉80%由廈門運銷東南亞、歐洲等地,烏龍茶的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期。
20世紀30年代,安溪鐵觀音成為暢銷東南亞的“僑銷茶”,安溪人在東南亞開設的茶號有一百余家。據考證,東南亞各國經營茶葉的大部分是安溪華僑,在東南亞,安溪鐵觀音被海外茶人們視為奇貨,往往用作“鎮店之寶”。據統計,這一時期,安溪茶葉每年銷往新加坡800余噸,馬來西亞200余噸,暹羅國(今泰國)160余噸,菲律賓100余噸。
近年來,安溪不斷深化茶文化對外交流,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借助閩茶海絲行、歐洲營銷中心、茶學社、茶酒對話等平臺載體,又搭建起一條條通往全球各地的“茶香通道”,泉州友城法國埃羅省與安溪的“茶酒對話”更是傳為佳話。
作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元素,安溪茶以國禮茶、國賓茶身份登上國際政要舞臺,成為廈門金磚會晤、中非合作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中英、中印、中朝領導人會晤等重大外交活動用茶,香飄大國外交,為茶敘外交增輝添彩。
“好茶無國界,外國友人對中國功夫茶的沖泡方法感到十分新奇,許多人特意到展館來學習中國功夫茶的沖泡、品飲方法。”回憶起當年鐵觀音在歐洲推介的盛況,德峰茶莊園負責人王文良依然記憶猶新。他說,那年在匈牙利,德峰把茶葉展覽會與微茶會相結合,一共舉辦了3場活動,與國際友人們分享嚴格按照地理標志制作的安溪鐵觀音,并由傳統好茶推廣大使湯佳彭麗現場教授外國友人如何正確沖泡、品飲安溪鐵觀音。
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2021年4月21日—23日,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及法國、斯里蘭卡、巴西、希臘等12個駐華國際組織和使館的16名外交官,走進“烏龍茶之鄉”安溪,體驗歷史悠久的茶文化,了解茶背后的悠久歷史、農耕文化與生態價值,交流相關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保護和發展經驗,體驗多元茶鄉風情。
品質提升,綻放茶香力量
質量安全,是茶產業發展的底線。只有守住底線,產業才能實現良性健康發展。安溪歷來把茶葉品質作為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的生命線,堅持從衛生品質、感官品質、營養品質三個維度,全方位推進茶葉品質保護提升工作,有效促進了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提升衛生品質,讓消費者喝得放心。多年來,安溪縣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質量興茶為導向,大力推行茶園去化學農藥工程,持之以恒確保茶葉衛生品質,先后獲得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國家生態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單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榮譽稱號。通過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引入司雷植保、大司農等專業化服務組織、出臺扶持補助政策,構建多方協作的組織機制體系;從茶山大生態-茶園小生態-土壤微生態三個層面,構建三維立體的區域生態調控體系;構建合理稀植、適度留高、草生栽培、科學修剪、土壤耕翻五位一體的農藝健身栽培體系;構建多維集成的物理生物防治體系。
提升感官品質,讓消費者喝得舒心。長期以來,安溪鐵觀音獨具“蘭花香、觀音韻”口感特征,深受市場消費者的喜愛。為進一步提升安溪鐵觀音感官品質,安溪持續推動鐵觀音的技藝傳承提升與產品研發創新。嚴格按照“兩留”“兩減”“三禁”“一回歸”(即茶樹留高,梯壁留草;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禁用除草劑、禁用高毒農藥、禁用壓茶機;回歸傳統制茶工藝)要求開展茶園管理、茶葉制作。
提升營養品質,讓消費者喝得健康。經科學分析和實踐證明,安溪鐵觀音含有氨基酸、生物堿、多酚類、糖類、芳香類、礦物質、維生素、天然色素、有機酸、蛋白質等10多類數百種保健成分。主要保健功效包括:抗衰老、抗癌癥、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防治齲齒、殺菌止痢、清熱降火、提神益思、醒酒敵煙、消食減肥等。為進一步提升安溪鐵觀音的營養品質,安溪堅持從生態種植、科學研究兩個方向發力,通過生態種植,提升安溪鐵觀音內含營養物質,通過科技賦能,挖掘安溪鐵觀音營養健康潛力。
科技賦力,助力茶葉品質提升。安溪積極布局“衛星+”時代,“安溪鐵觀音一號”“安溪鐵觀音二號”衛星成功發射,通過精準圖像數據,能從高空軌道對茶園內茶樹的長勢和病蟲害情況進行監測,并完成茶樹生命周期的質量溯源。
如今,安溪出口茶葉連續16年全部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安溪鐵觀音在歐盟、俄羅斯、日本等46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商標注冊,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保護名錄。
海外“圈粉”,擦亮世界名片
安溪縣龍涓內灶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在春茶季已經收到來自東南亞的訂單約5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超兩成。聯合社理事長陳敬敏說,他們的茶葉現在“原料茶變為成品茶”“大宗貨變為精加工”“從產品出口到品牌出口”。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也是茶葉出口大縣。這些年,安溪鐵觀音在海外越來越火。大批茶企紛紛走出國門,抱團登陸歐美茶葉高端市場,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安溪茶品牌。八馬、華祥苑、日春等企業積極布局海外,把營銷網店開到法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聯合以“安溪鐵觀音”大品牌在法國巴黎開設營銷中心,攜手進軍歐洲市場。參加米蘭世博會、匈牙利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香港茶展、馬來西亞福建商品展等國際活動。2016年以來,安溪依托“閩茶海絲行”,組織八馬茶業等茶企走進德國、波蘭、捷克、英國、西班牙、法國、希臘、匈牙利等歐洲國家,推介安溪鐵觀音,簽訂茶葉經貿合作協議,拓展海外銷售市場。
如今,一縷茶香遠播海外。越來越多的茶企開拓國際市場,尋求國際合作;“以僑為橋”,發揮“僑力”,安溪鐵觀音“走出去”的渠道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持續拓寬,打造一批國際研學基地,在海外舉辦茶葉品鑒、茶道表演等茶文化交流活動,安溪鐵觀音的世界影響力不斷擴大。
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安溪鐵觀音將延續“絲綢之路”文化的歷史情緣,依托千年的茶文化積淀形成的文化自信,不斷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成為全球愛茶人心中的“中國符號”。(張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