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置的福文化主題景觀很有意思,掃一掃上面的小程序碼便能學習閩南語。”“我們家的小朋友很喜歡來這。”……近來這樣的聲音時常在鯉城區鯉中街道清正社區響起,居民們口中的福文化主題景觀便位于泉州市工人文化宮“鄉音”廣場。
據了解,為打響“福”文化品牌,鯉城區結合世遺古城文化特色,在人流量較多、群眾文化積淀深厚的“鄉音”廣場打造“福娃鄉音”福文化主題景觀,促進“福”文化的宣傳推廣和本地傳統文化的傳播。
非遺無骨花燈、傳統閩南古厝、“福娃駕福船”造型……“福娃鄉音”福文化主題景觀將泉州元素融于設計中,其背景以“泉州紅”為主色調,景觀墻面上設有家風俗語、僑批鄉音、音樂閩南、世遺鄉音等不同模塊,市民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用手機掃碼學習閩南語。
“福娃鄉音”福文化主題景觀墻面上的學習內容出自“泉腔鯉音”閩南語自學平臺,該平臺由鯉城區委宣傳部、鯉城區社科聯、絲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師范學院)等部門共同打造,是一個學習閩南語的公益性平臺。“景觀墻面所用的材料為可替換的亞克力夾板,里面的內容我們會不定期更換,讓市民群眾可以利用休閑娛樂的時間在廣場自學閩南語。”鯉城區社科聯主席吳湘霖介紹道。
今年60歲的蔡秋瑩帶著好奇心掃碼收聽了“世遺鄉音”模塊介紹順濟橋遺址的內容,這名地道的老泉州人直呼太專業了。長達3分19秒的音頻,讓她詳細了解了順濟橋遺址的歷史,好些內容是她以前所不知道的。
“我的外孫今年11歲,平常講普通話較多,有些詞語不會用閩南語表述。這里剛好離他學校近,以后接他放學,我會把他帶到這,不僅能學習閩南語,還能幫助他了解泉州的歷史文化知識,相信他也會很喜歡這里。”蔡秋瑩說。
吳湘霖表示,接下來將依托“福娃鄉音”福文化主題景觀把“鄉音”廣場打造成“泉腔鯉音”閩南語自學平臺線下學習點,并與泉州市工人文化宮、清正社區等單位利用周末、節假日開展閩南語沙龍、閩南語研學等活動,帶領青少年了解閩南文化、學習閩南方言,從而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通訊員 施遠圻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