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齊發力 泉州安溪組建咽拭子采樣隊下鄉鎮
近日,安溪縣中醫院、安溪縣醫院接到任務,組建咽拭子采樣隊伍,分赴湖頭醫院、尚卿衛生院、龍門衛生院和縣醫院四個采集點,對重點人群和省外進入安溪的人員,開展病毒核酸檢測咽拭子集中采樣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齊發力。
來自安溪縣中醫院的王綿綿正在為復工人員采樣
“啊,嘴巴張大。”26日上午,在安溪縣感德鎮洪佑村,吳琳雄將壓舌板探進病人的口腔,往下一摁,對方一咳痰,吳琳雄及時采集了咽拭子。吳琳雄出生于1997年,是安溪縣中醫院的一名口腔醫生。疫情發生后,他報名參加了縣里組織的一線防控工作,可在培訓回來的路上卻遇到交通事故,導致鼻梁骨骨折。不過,他并沒有放棄一線防控工作,出院后立即返崗,第一時間報名參與“咽拭子采樣”工作。他說:“不害怕是假的,但這是我們的職責使命所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醫務人員是不會猶豫的。”
據安溪縣中醫院副院長林錦德介紹,咽拭子采樣是檢測有無感染新冠肺炎的一個重要途徑。簡單地說,咽拭子采樣是直接面對病人的氣道,將棉簽近距離伸進患者喉嚨,擦拭扁桃體甚至更深部位,一個張嘴的動作,意味著可能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飛沫,甚至有些人沒忍住會咳嗽、嘔吐。在這種飛沫的籠罩之下,只要有一丁點病毒穿透防護衣縫隙,采樣人員就有可能面臨感染的風險。“所以工作人員在采集前,必須采取三級防護措施,戴好帽子、護目鏡、面屏,然后戴上N95口罩,外面再戴上外科口罩,穿上防護服、隔離衣。手要戴三層手套,腳上則是水靴和腳套。”
林錦德說,接到任務后,院里的醫護人員踴躍報名,經過選拔,8名業務骨干組成采樣隊。這8名“排雷兵”在各鄉鎮衛生院的配合下,實施嚴格咽拭子采樣工作。他們除了在采集點采集,還要到一些隔離點采集。26日上午,他們就是到隔離點去給病人采集。
安溪縣醫院慢病管理中心護師葉麗梅表示,他們共有八個醫護人員到龍門核酸檢測站,都是通過考核選拔出來的。大家每天7點40分就從縣醫院出發,一天可以采集兩三百人。2月26日當天,他們采集了400人左右。據了解,龍門鎮是安溪的工業重鎮,外來務工人員多,安溪縣醫院把這里作為定點咽拭子采集點,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力爭把風險降到最低。 (記者吳志明 通訊員張錦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