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17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在安溪,我們找到了這樣的精準扶貧樣本。
提到安溪,您會先想到安溪鐵觀音吧!那一片片茶葉,早已為安溪贏得中國茶都的雅稱。茶業富民,茶香飄四海,鐵觀音日益成為國際化大品牌。
日新月異的安溪縣城
其實,安溪還有多個光環:縣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第68位,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居第31位,榮膺全國首批綜合發展質量優秀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優秀旅游縣、全省第一批電子商務示范縣等。
而回首1985年,安溪曾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歷經二三十年的奮力發展,安溪全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已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但由于基礎差、底子薄、起步晚、不均衡,扶貧工作任務依然艱巨。2013年,泉州全市30個扶貧開發重點鄉鎮,安溪占了10個;全市300個扶貧重點村,安溪有108個;全市14.7萬貧困人口,安溪有5.18萬,貧困鄉鎮、貧困村、貧困人口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
安溪華麗轉身的背后,離不開歷屆安溪縣委、縣政府持續實施“茶業富民”戰略,離不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發揚“靠自己的骨頭長肉”的精神,安溪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管是“一葉飄香 多元增收”的產業扶持,還是扶心扶智的電商培訓,安溪已摸索出一套可資借鑒的精準扶貧樣本。
2014年以來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精準式”扶貧轉變,安溪幫扶49個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落實幫扶項目299個,投入幫扶資金7692萬元,減少貧困人口2.35萬人。
“對安溪而言,扶貧開發一直在路上”,安溪縣縣長高向榮表示,今后,安溪將貫徹中央精準扶貧精神,加大扶貧工作力度,落實縣領導和鄉鎮領導聯系掛鉤幫扶制度,財政每年也要增加投入1000萬元,用于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我們的目標是,到2018年要讓7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在泉州市深化精準扶貧工作會議上,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市長康濤肯定安溪扶貧工作,建議全市要借鑒學習安溪縣金融扶貧創新做法,要求安溪要在金融扶貧上多做探索,創造更多的經驗助力貧困農戶走向脫貧。(本期執行 海都記者 曾小琴 見習記者 柳小玲 攝影 海都記者 謝向明 通訊員 李海水 章財根 劉伯怡 編輯 陳世國 沈桂花 視覺 龔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