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0日訊 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黃金期和戰略機遇期,旅游體驗正成為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中國夢”,《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則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市場巨大潛力。
以茶業為支柱產業的安溪,在縣委、縣政府的主持下,經過幾年主打“接二連三”的理念,漸漸把茶之旅打造得風生水起、如火如荼。
世界旅游專家考察安溪茶文化
欲打造國際茶文化旅游勝地
日前,安溪縣委邀請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賈云峰教授,作《“從互聯網+”到“鐵觀音+”——安溪旅游突破的創新思考》的專題講座。
賈云峰教授是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亞太旅游協會中國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休閑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旅游創新傳播學》學科創始人,是國內眾多著名旅游品牌的直接參與者或核心策劃人,被山東、江蘇、上海、福建等省旅游局聘為營銷高級顧問;獲“中國十大杰出旅游策劃人”“中國旅游策劃杰出人物”、國務院新聞辦對外宣傳最高獎
此前,賈云峰一行先后深入悅泉行館、天湖休閑旅游項目、EC產業園、志閩旅游、西坪鎮鐵觀音發源地、自在仙境古厝茶家、中國茶都、中國茶博匯、安溪茶學院、李光地故居、清水巖、鳳山茶葉大觀園等地。
“似詩似畫安溪縣,如露如泉鐵觀音。”賈云峰對安溪縣深厚的茶文化底蘊贊不絕口。他說,茶文化旅游核心在于文化底蘊,而茶旅游則是茶文化的精神外延。安溪作為烏龍茶鐵觀音的故鄉,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同時,安溪境內好山、好水、好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又獨具特色,茶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必將使安溪鐵觀音煥發新活力,為安溪旅游業增添新亮點。
在他看來,安溪擁有鐵觀音發源地、藤鐵工藝等具有第一性和唯一性的旅游資源,鐵觀音是安溪旅游品牌核心突破點,完全有條件通過打造以鐵觀音茶文化為核心的旅游產業鏈,發展成國際茶文化旅游勝地。
安溪縣副縣長鄭清花表示,賈云峰教授的講座以專家的視野,提出“國際視野、全國站位、福建特色”的旅游發展思維,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對安溪今后打造國際茶文化旅游勝地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此次,安溪縣還聘請賈云峰教授為安溪旅游高級營銷顧問。
投入3億元打造全景式體驗
鐵觀音生態體驗園啟動研討
日前,福建鐵觀音文化園生態體驗園項目研討會在魏蔭鐵觀音文化園召開。
研討會上,項目設計方從區位分析、SWOT分析、案例分析、項目定位、附屬設施設計等方面,對生態體驗園項目方案作詳細說明。
據了解,福建鐵觀音生態體驗園項目位于城廂鎮路英村,占地面積約1900畝,項目預計總投資3億元,設有鐵觀音樂園、高端鐵觀音品賞、室外鐵觀音體驗區、觀光纜車、鐵觀音教育培訓基地、鐵觀音茶文化園等。
西坪開發“原鄉十里茶路”
鐵觀音發源地尋根探源之旅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是閩南文化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的代表文化之一。安溪縣西坪鎮,是安溪鐵觀音的原產地,歷史上曾是海上茶路的起點,數百年來茶葉貿易遍及世界各地。近年來,西坪鎮被認定為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茶文化)保護核心區、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核心保護區。
今年以來,西坪鎮政府對分散的茶文化遺址進行整體規劃,串珠成線,以點帶面,串聯整理一條全新的原鄉茶文化旅游路線——“原鄉十里茶路”茶文化旅游路線。
這個項目不僅將新建旅游服務中心、原鄉茶文化史館等茶史茶源展示點,而且還將豐富提升“王說”、“魏說”、烏龍將軍廟等茶文化古遺址,重點打造“中國茶文化尋根第一村”——南巖村,保護提升泰山樓、太和居、福星居、梅嘉居、王氏祖宇等古民居,整合梅記、冬記、堯陽茶行等一批老字號,并整理開發日寨、月寨、聚斯樓、映寶樓、奇苑樓、活水厝等一批古建筑,開發一批制茶體驗點,整合八馬、魏蔭、中閩弘泰、八馬紅星茶場、魏榮南生態茶莊園等周邊的一批茶企業、茶莊園。
西坪鎮鎮長謝志鋒告訴記者,西坪計劃經過2~3年的努力,在“原鄉十里茶路”旅游項目的規劃開發過程中,將深入挖掘閩南文化、海西文化、僑臺文化、原鄉文化、茶葉老字號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培育壯大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文化產業品牌,開發推出“閩南茶文化觀賞游”“臺胞茶葉尋根游”“老字號發現之旅”等一批富有茶葉原鄉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
湖頭山都村,與山、林、溪為鄰
茶園與古村落交織的逍遙仙境
盛夏時節,記者行走在湖頭鎮山都村鄉間大道,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水泥路,一字排開的閩南特色燕脊洋房,穿茶園而過的鵝卵石棧道,花香夾道的公園……這里是一個以山、林、溪為環境,以茶園和傳統村落為載體,讓人仿佛置身一處逍遙仙境。
山都村曾獲“泉州市十大美麗鄉村”“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等榮譽。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葉政賢介紹,近年來,山都村黨支部依托三安幸福小鎮建設,引領村民把山都村改造成愜意休閑農莊,完善鄉村旅游配套項目,從“面子”走向“里子”,深挖食、住、行整條產業鏈,大念生態旅游經,增加村民收入。
為了對該村現有1400畝茶園進行土地流轉總體規劃,山都村聘請臺灣“農本傳奇”休閑農業專家團隊,科學規劃出“四個區域”,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以生態茶園整治為契機,打造茶園景觀。在山體延伸方向種植高大喬木,形成五閬山森林群落向村落延伸的縱向林帶,并在階梯狀茶園橫向種植開花喬木和芳香類灌木,形成魚鱗狀田間花樹帶。”葉政賢說,山都村將整理機耕道路,結合茶農勞作、田間休憩和生態觀光,建設田間休息亭和甬道,以田園風光帶動生態旅游。
同時,山都村引導村民組合建設家庭旅館,把自家小洋房一、二層留作自用,三層及以上作為農家樂休閑客棧,讓游客觀景視野更開闊,還可承接區域旅游客源,擴大影響。(海都記者 趙晶 通訊員 章財根 李振輝 章桂林 王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