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9日訊 日前,記者從安溪縣農業農村工作匯報會上獲悉,安溪縣茶管委聯合縣農茶局、食藥監等部門,對全縣91家證明商標準用企業進行農殘抽檢,抽檢顯示,茶青、終端產品合格率100%。消費者在采購時,如印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安溪鐵觀音,可以大膽放心買!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國家質檢總局已將安溪鐵觀音列入新一輪中國—歐盟地理標志互認互保產品談判清單,這意味著安溪鐵觀音今后在歐盟市場上將享受原產地的法律保護。
據了解,從2004年開始,安溪縣致力于引導茶企建設生態茶園,增加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導入有色黏蟲板、太陽能殺蟲燈等生物、物理綠色防控技術;2011年在全國率先建設“安溪縣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
“為從源頭把控茶葉品質,茶企與農戶密切協作,建立茶葉質量安全‘聯作制’管控模式,把控采購茶葉質量,促使茶農自我約束又互相監督。截至目前,全縣組建1000多家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6萬多戶,管控茶園面積10萬畝以上。”安溪縣農茶局局長蔡建明介紹。
與此同時,安溪還加大資金投入,在縣鄉村三個層面建立不同等級的茶葉檢測實驗室,形成較具特色、覆蓋全縣包括用標企業在內的茶葉質量安全檢測網絡,為茶葉質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安溪縣投資3000多萬元在縣內建設兩個國家級茶葉檢測機構——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國家級茶葉檢測重點實驗室,可承檢茶葉質量安全指標100多項,覆蓋我國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法規標準要求,年檢測樣品3000多個、項目2萬多項。出口茶葉連續6年全部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
蔡建明表示,嚴格的標準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在安溪縣,一直都有專門的茶葉質量聯合抽檢組,長期深入茶園、茶企、市場、鎮村等一線隨機抽檢茶葉。檢驗組由農業、質監、工商、茶管辦等部門的執法人員組成,以高密度的抽檢與嚴查重處倒逼茶企、合作社、茶農去自律。(海都記者 趙晶 通訊員 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