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3日訊 2015年,安溪鐵觀音以1401.38億元位居中國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價值茶葉類第一位。涉茶總產值135億元。安溪鐵觀音傳統市場占有率、電子商務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第一位。茶機械、茶配套、茶包裝等產業集群發展壯大,銷售額突破50億元,大產業格局進一步形成。
安溪縣縣長高向榮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今年安溪將致力發展現代茶業,推動“二次騰飛”。
首先,安溪茶產業還是會夯實基礎,持續推進茶園基礎管理“五項工作”,做足“加減法”。建設高標準生態茶園1.2萬畝;支持建設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茶葉生產基地2萬畝。此外,還將改良茶園土壤、退茶還耕還林、建設莆永高速兩側茶山林帶、茶園補植套種林木等,讓安溪的生態環境更上一層樓。
從茶市多元化發展來看,安溪除了會繼續“兩條腿”走路,大力發展工業茶、大眾茶外,還將打造“大師茶”“莊園茶”“定制茶”“名山名茶”等個性茶品。加大陳香型鐵觀音推廣力度,撬動“老鐵”市場。除了鐵觀音外,未來茶客們還能品鑒到安溪的本山、毛蟹、黃金桂、肉桂、梅占、金觀音等豐富多樣的色種茶。引導抱團發展,打造茶商發展同盟、營銷共同體,在主銷區建設一批安溪鐵觀音品牌專賣場,加大對東北、西北、華北、西南市場的開拓力度。
2016年,安溪還將繼續強化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保護,構筑質量安全“防火墻”;探索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兩標合一”。放大安溪鐵觀音區域品牌價值效應。
豐富的業態是安溪茶產業的“永動力”。政府將扶持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茶旅結合,構建“茶莊園+”旅游模式,打造“印象鐵觀音”“茶博匯茶文旅體驗中心”“茶香人家”等一批茶文化旅游精品項目,推動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的互動共榮。大力發展茶葉精深加工,加大茶葉保健功能及生活應用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培育茶配套專業市場;推動茶機械向數控化、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