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2日訊 昨天,阿里巴巴發布首份《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其中,1月17日到1月21日阿里年貨節期間,消費者累計從淘寶、天貓、聚劃算和農村淘寶上買走21億件年貨。
該報告還透露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原產自泉州安溪的“鐵觀音”,排在阿里年貨節“熱銷土特產年貨排行”的第四名,福建人網購年貨食材更“洋氣”等等。
超四成福建消費者 年貨買了福建茶
該報告顯示,在上述年貨節期間,食品類商品的銷量比平時增長了165%,在年貨消費中的占比僅次于服裝,遠高于電器、美妝飾品、家居用品等其他品類,說明舌尖味蕾絕對是國人置辦年貨的重要考慮。另外,雖然服裝和食品的消費占比仍超過了一半,但一些新年貨,如母嬰、娛樂服務占比有所上升,顯示出人們對于年貨的消費變得更加多元。
對比各地的特產和最愛購買的年貨可以發現,挑剔的吃貨們,在春節最愛的還是家鄉的特產。內蒙古、福建、四川、山東、山西,成為最愛家鄉味特產的前五大省(自治區)。其中,近六成內蒙古消費者購買了奶酪、牛肉等內蒙古特產;超三成浙江消費者,購買了石斛、楓斗、黃酒等浙江特產;超四成福建消費者,年貨清單里有金駿眉、正山小種等福建好茶。
在年夜飯飯桌上的食材,福建人偏好的食材則包括米面雜糧、生肉肉制品、洋酒、冰激凌等。該報告認為,這是因為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傳統食材供應豐富,線上購買的食材相對“洋氣”。
值得一提的是,在報告的“熱銷土特產年貨排行”中,牛肉類肉干、棗類制品、金駿眉分別排名前三,鐵觀音則排名第四。
除了給自己外,不少消費者也選擇給父母老人購買一些禮物。十大孝心省份的第一名廣東,在老年手機、老年服裝、廣場舞用品等上的花銷,遙遙領先。
不過,聯系到另一組數據——老年人對遠程互動類商品,如視頻攝像頭、家庭陪伴機器人的消費也呈遞增狀態,我們也許會明白,相比物質,長輩們更想要陪伴和關愛。
十大土豪村中 山東占了三席
人未到家,年貨已到,網購下單、快遞到家,使得“讓年貨先回家”成為一種流行。報告顯示,年貨節期間,約有2.8億件年貨,加入節前的遷徙大潮中。“先回家”的年貨當中,下單地址集中在北上廣深,其次是杭州、蘇州、東莞、南京,說明一線城市仍然是最大的追夢之地。
其中,從農村來到一、二線城市的網民,最愛給家人買服裝,各類服裝在年貨消費中占比達到38%。電器、食品、母嬰用品等實用類商品,也是他們購買較多的年貨,分別占據13.4%、10.4%和9.7%的比例。有意思的是,隨著年齡的變化,進城打工群體購買的男女服裝比例也有明顯變化。越是年輕的打工者,越愛買男裝,步入中年后,男裝的比例才逐步降低,與女裝平齊。
而在農村,村民在網上購買最多的年貨也是衣服。由于農村男性消費者比例較高,電子電器類產品也深受歡迎。手機是村里人最愛買的電子電器產品,Q幣卡、平板電視和網游充值的購物需求也頗為旺盛。
報告還發現,農村的消費群體呈現更加年輕化的結構,泛95后成為農村網購新勢力,這一年齡階段的消費人群偏好購買服裝、美妝、大家電和服務類產品,購買占比高于其他年齡段。
另外,該報告公布的十大土豪村中,山東就占了三席,剩下的各為貴州、江蘇、河南、浙江、四川、湖南、安徽占據一席。(海都記者 林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