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劍斗鎮積極探索產業抱團作戰機制,圍繞“同進退、齊用力、共發展”聯合共建增收創效模式,奏響村財增收協同發展“新樂章”。
“今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各村拜訪鄉村能人78人次,召開專題會17次,協調解決問題35個。”劍斗鎮黨委書記楊南山介紹,該鎮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按照“書記親自抓、部門聯動抓、片區抱團抓”責任機制,由“一把手”帶隊深入全鎮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摸清村情民意,理順癥結所在。
依托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契機,該鎮黨委作為核心牽頭抓總,建立“庫區抓項目、非庫區抓產業”分片區抱團共建工作模式,按照地緣相近、業緣相親的原則,打破村級行政壁壘,組建抱團發展隊伍,進一步擴充集體攻堅力量,延伸優勢輻射范圍,形成上下同欲、抱團發展的奮戰格局。“截至10月份,村財收入70萬元以上1個、30萬元以上70萬元以下1個,2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5個。”楊南山說。
同時,堅持“片區一體、一村一策”發展思路,統籌整合片區資源,大力實施親情招商、鄉情招商、異地招商,立足轄區淮山、油茶、茶葉等特色產業,全力篩選出一批符合劍斗發展的重點目標企業,積極引導企業盤活利用低效資源,實現資源共享、進補平衡,精準發力轉危為機,化危為安,為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注入動能。
楊南山介紹,依托“醉雙洋”茶文旅親子研學基地項目,前爐村淮山種植、肉鴿養殖等特色農產品,在東陽片區籌劃一條茶文旅“產業帶”,打造集休閑、旅游、養老及研學于一體的大劍斗“文旅產業”。
截至目前,“一把手”帶隊到德化、山西、湖北等地實地考察目標企業37家,與長治沁源中鋁太岳公司達成劍斗后山茶場茶文旅生態園項目合作意向。各片區召開調度會89次、聯合座談會43次、推介會26次,梳理重點企業17家,共享地區資源13次,梳理特色產業如仙榮村光魚養殖、御屏村油茶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14個。簽訂正式協議項目9個,開工9個,投產8個,投產率達88.89%。
此外,劍斗鎮還強化“一體化”推進,跨村配置資源要素,高效整合利用閑置土地、停用建筑等周邊資源,運用聯耕聯種、飛地抱團等模式,對片區發展效益差的資源進行打包利用、優化重組,為各村增收致富注入“源頭活水”。
楊南山介紹,今年以來,劍斗鎮積極引入華能屋頂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緊盯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安置區、養老院等16個在建工程項目優勢,大力發展工程建設配套項目,分片區建立物業管理公司服務安置區棄土場工程,推進林地承包、辦公樓出租、場地租賃、垃圾清運等規范化、精細化,促進村集體收入強筋壯骨。截至目前,“書記抓前期(村財抱團項目)”實現村財收入33萬元,預計年底實現120余萬元收入。(記者 章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