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劍斗鎮御屏村,看到街道兩側綠樹整齊筆挺,村道干凈整潔,溪水清澈,令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劍斗鎮科學規劃整治格局,通過提升示范村、打造試點村模式,自人居環境衛生整治行動開展以來,集中清理村莊內部“臟、亂、差”現象,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村莊發展特色產業,從根本上改變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推進鄉村振興。
人居環境整治美了村莊
“環境整治后,村里亂堆亂放的雜物沒有了,人們常去泡茶聊天的地方煙頭紙殼也看不見了,水溝也不臭了,村口掛了好多年的破廣告牌也拆掉了,整個環境煥然一新,感覺舒服多了。”御屏村村民們高興地說。
“進村只有一條路,而且這條主干道貫穿全村,過去是又黑又窄,兩旁經常堆放垃圾和廢棄雜物,環境整治后大大方便村民的出行。”御屏村黨支部書記鄭貴飛介紹。
劍斗鎮黨委書記楊南山介紹,近年來,劍斗鎮全面推進鄉村治理,實現生態保護、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統籌發展,根據群眾實際需求,逐步拓寬、硬化不滿足使用需求的原有道路,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出行不便的區域鋪好致富路。
村級道路是鄉村交通的“毛細血管”,亮化工程更是人居環境整治的“民心工程”。通向劍斗鎮由義方向的道路段是由義方向村民種茶賣茶、生活出行的主干道,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限制,這條道路兩旁一直沒有路燈,每到夜晚漆黑一片,特別是秋冬季,夜晚溫度低、霧氣連天、道路濕滑,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安裝路燈便成了村民們的迫切愿望。楊南山介紹,了解群眾困難后,鎮里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申請專項資金,實施亮化工程,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特色農業種植鼓了口袋
楊南山表示,一直以來,劍斗鎮始終堅持把凝心聚力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常態化深入村組調研走訪,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常態化從群眾利益出發,以為民初心辦實事惠民生;常態化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移風易俗,助力全村“顏值”“氣質”雙提升。
伴著清晨的第一縷朝陽,隨著鋤頭鏟入泥土的聲音,劍斗鎮前爐村的農田里,村民有條不紊地把淮山從土里刨出,甩去浮土,沿著田埂堆在一起,一根根個頭粗壯、根須完整的淮山散發著帶著泥土味的清香。
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優勢特色產業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劍斗鎮前爐村緊扣黨建示范點創建要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把淮山產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淮山種植產業,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除了前爐村淮山種植,劍斗鎮還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仙榮村光魚養殖、御屏村油茶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助推特色農業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蓄勢賦能。同時,劍斗鎮通過爭取各項農業扶持項目資金,為全鎮“一村一品”等農業發展注入動能,培育出淮山、油茶、茶葉等特色農業品牌,為做好“土特產”文章持續賦能。
楊南山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做好統籌規劃,以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全力以赴推進鄉村振興。(記者 章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