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碧山青,風光秀麗。在藍田鄉,一條條農村公路穿山蜿蜒,入村接戶,兩旁綠樹叢生、屋舍儼然,一幅幅和美鄉村畫面沿途徐徐鋪展。
近年來,藍田鄉立足實際,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綜合施策、精準發力,補“斷頭”、填“空白”、暢“動脈”,全力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托起百姓致富夢,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曾獲評2020年度“四好農村路”市級示范鄉(鎮)等榮譽。
通村等級公路
比例達100%
日前,在藍田鄉黃柏村公路改建施工現場,挖掘機、裝載機等工程車輛輪番作業,工人們有的在進行路基施工,有的在平整路面,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黃柏村公路改建工程按照四級公路標準建設,路面寬6.5米,主線長4.75公里,目前已完成全線路基工程,8月底進入路面鋪設階段,預計10月底竣工通行。”藍田鄉綜合執法隊隊長林藝揚介紹,項目施工以來,通過建立“日調度+周通報+定期盤點”機制,實行“鄉領導每周現場督導,村委每天一線服務”模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搶工期、趕進度。
“再過兩個多月,就可告別坑坑洼洼的小路了。”黃柏村黨支部委員林進發說,這條路已經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村民進出十分不便。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藍田鄉提出“服務產業發展,連點成片、串珠成鏈”的“四好農村路”建設思路,把黃柏村公路改建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不僅如此,藍田鄉還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鄉主要領導通過現場調研“點題”、專項整治“答題”、跟蹤督辦“問效”等方式,有效解決征遷難題等歷史遺留問題6個,推動藍一村至尚忠村公路于2023年9月進場施工,并緊盯時間節點搶工期、抓進度、保質量,在當年春節前夕順利實現通車,讓群眾出行更安全更便利。
“鄉里督促監理單位加密、加頻監督,嚴把驗收檢測關,杜絕因搶抓工期、監管不到位而引起的質量、安全問題,定期出具書面監理意見。邀請縣交通局業務科室在項目關鍵節點提前到場指導,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確保公路驗收一次性通過。”藍田鄉黨委書記陳永忠說。
截至目前,藍田鄉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實施17個項目累計55.04公里的公路提級改造工程,公路總里程達158公里,通村等級公路比例基本達到100%,建制村和30戶以上的村民小組的道路硬化實現全覆蓋,內通外聯、鄉村互通、組組通暢的農村公路網初步形成。
建好護好
運營好鄉村公路
“這里的淮山肉白、莖大、口感好,深受消費者歡迎,熱銷泉州、廈門等閩南地區,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藍田鄉進德村村民李春平說,淮山的熱銷得益于農村公路的養護。
初秋時節,驅車穿行在藍田鄉進德村環村公路,寬闊的水泥路蜿蜒曲折,公路兩旁,一排排淮山整齊劃一,長勢旺盛。
鄉村道路建好更要管好。藍田鄉鄉長林水能介紹,該鄉牢固樹立“建養并重,養護優先”的理念,加大公路養護力度。一方面組建一支“道路專管員+養護監督員+養護專業隊”的公路養護隊伍,對全鄉158公里進行分段專人養護,明確職責、定期巡查、接受監督,年均養護天數達200天以上,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目標。
另一方面,建立一套長效機制。根據山區公路分散的特點,藍田鄉分3個片區,建立網格化巡查機制,常態化、全覆蓋開展農村公路巡查,加強對危險路段、惡劣天氣、重大節假日的巡查力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構建“路長+專管員+保險”管養新模式,指定專人及時報災報損,加快農村公路災毀修復進程,今年來已及時整治安全隱患45處,大幅度減輕公路養護的資金壓力。
農村公路不僅要建設好、養護好,還要運營好,讓村民出行更方便。目前,該鄉建制村已100%通客車,并不斷優化運行路線,每天通往縣城客車4班次,今后將逐步向自然村延伸,為更多村民出行帶來方便與快捷。
“農村公路建設不僅改變村容村貌,也為村民鋪就一條致富道,同時還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林水能表示,作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藍田”的重要內容,該鄉將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聚焦產業發展需要和群眾生活需求,扎實抓好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 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