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位美術老師,他早已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卻重回教師崗位,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他堅守崗位近50年,專心教研,一個人帶動一個學科;他每天早出晚歸,雙休日、假期還忙著輔導學生,連兒子結(jié)婚當天都堅持上課;他愛護學生,經(jīng)常拿出一部分工資資助學生,而自己卻連一件新衣服、一輛新自行車也舍不得買……
這個平凡而特別的教師,就是沼濤中學美術教師翁火枝。
一個人帶動一門學科
安靜、樸素、溫和,是翁火枝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他“寒酸”外表下,散發(fā)著質(zhì)樸氣質(zhì)和藝術氣息,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淡定。回憶近50年的教學生涯,翁火枝覺得,自己此生做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影響、引導了一些迷失方向的學子。
1982年,翁火枝從山區(qū)學校調(diào)到官橋中學。那是一所小鎮(zhèn)的初中校,學生對美術的求知欲打動了他。他就辦起美術興趣小組,并組織學生到市里參加競賽,連連獲獎。但光是創(chuàng)辦美術興趣小組還不夠,學生們沒辦法將美術這條路走得更遠,家長也不夠重視。1985年,職業(yè)教育興起,翁火枝又辦起美術職高班,并開設普通高中的文化課,為的是學生畢業(yè)后能參加美術院校的高考。
“如果不是翁老師,我現(xiàn)在的生活就不是這樣了。”官橋中學美術職高班首屆學生翁賜木感慨地回憶道,自己家庭極度貧困,1985年初中畢業(yè),他的成績不佳,本準備回家當一輩子農(nóng)民。恰好這時,翁火枝辦起美術職高班,動員他去就讀。當時家里人覺得學美術沒用,也考不上大學,不想讓他去學,翁火枝還特地上門給他父母做思想工作。
首屆美術職高班28名同學,基本上都是翁火枝又磨腳皮,又磨嘴皮動員去上課的。后來,翁賜木利用所學的美術專業(yè)知識,在深圳開了一家公司,過上幸福生活。
在翁火枝的執(zhí)教下,官橋中學美術職高班辦得有聲有色。1993年,官橋中學美術職高班停辦。翁火枝于1999年辭去官橋中學副校長之職,來到剛增設高中部不久的沼濤中學任教,因為這所學校是城區(qū)高中部最需要發(fā)展美術教育的。“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翁火枝說。在之后7年里,他年年擔任高二年段美術欣賞課教學,還負責美術第二課堂的組織、教學工作,并擔任美術生畢業(yè)班班主任。每周課程達21—23節(jié)之多,這對于一般教師都難以承受,而五旬開外的翁火枝,卻上得無怨無悔。
當時沼濤中學初設美術興趣班,盡管沒有收費,翁火枝也熱心輔導,但沒有幾個學生能堅持學習,不少學生和家長認為第二課堂是學校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不信任。但翁火枝不灰心、不氣餒,來一個教一個,來兩個教一雙,雖然進度參差不齊,但他都盡心輔導,并通過電話、家訪,堅持不懈地到各個班級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沼濤中學美術班慢慢由三五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高中每個年段都有兩至三個美術教學班、400多名美術特長生。
10多年來,沼濤中學從僅有幾名有美術興趣的學生,到現(xiàn)在擁有13個美術班、在校美術生近700名,成為全省首屈一指的美術特色教學學校;從三級達標高中培養(yǎng)出清華學子,到學生遍布全國九大美院,每年美術本科生上線百余人。沼濤中學桃李芬芳,可以說離不開翁火枝一開始的堅持。
言傳身教樹立典范
翁火枝對自己十分“吝嗇”,一輛破舊的“五羊牌”自行車陪伴了他近30年都不舍得換,一套衣服穿到打補丁還繼續(xù)穿,就連天氣冷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涼鞋。“車還可以騎就將就著用”“我年紀大了,不需要買新的”……
但是這樣的他,對學生卻非常大方。他每年都會從自己微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幫助貧困學生。官橋中學美術職高班首屆學生李瑞揚最為難忘的是,1987年,他從翁火枝老師手中拿到人生第一筆獎學金20元。對于當時的他而言,這是一筆“巨款”,也是激勵他繼續(xù)前進的動力。一年后,他以校考成績?nèi)〉谝幻某煽內(nèi)缭缚忌霞来髮W,后來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有一位唐姓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沒錢外出參加專業(yè)高考,翁火枝便主動拿出2000多元幫助他,最后這位同學考進廣州美術學院。當這位學生為湊不到1萬多元學費而發(fā)愁時,翁火枝二話沒說又出手相助,幫他解決了困難……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從2003年開始,翁火枝把學校分發(fā)的獎金和部分工資作為獎助學金。校領導大受感動,曾建議基金以他的名字冠名,但他認為這些錢微不足道,堅持用“沼濤中學培藝獎、助學基金”來命名。該基金至今已經(jīng)頒發(fā)九屆,總金額達12萬多元。
如今,翁火枝的每位學生都會清楚地記得,翁老師幫忙縫補過的一件件衣被,為大家燒的一壺壺熱水,照顧生病學生時的慈祥面容,在燈光下講評繪畫作品的親切話語,深夜在學生宿舍門外徘徊的背影……
“沒有恩師,我就不可能走向世界。”被譽為中國“十大青年現(xiàn)代雕塑家”的陳文令感慨地說,翁老師非常善于用行動教化學生的心靈。自己堅持讀書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正是他培養(yǎng)起來的,對其藝術生涯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我的幸福是什么?就是把學生渡過彼岸,我就功德圓滿了!”如今的翁火枝桃李滿天下,不少學生學有所成。他欣慰地說,教書育人,就是此生最有意義的事,愿把余生奉獻給教壇。正如他所寫的抒懷詩:六十光陰彈指經(jīng),霜侵兩鬢作秋吟。無才社稷為梁棟,有幸教壇毓俊英。以藝度人勤立德,扶貧助學不沽名。老來且喜身猶健,還發(fā)余光照后生。(記者陳和俐)